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作者】 吴兴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贵州省三都县苗龙小学 吴兴文

 

  数学概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记得准、掌握牢、能够灵活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得到巩固、比较、归类,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及课下巩固练习中,要注意设置好有关概念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来缩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要想让学生尽可能把概念知识的内在知识掌握好,做到融会贯通,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形象感知,引发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运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要加以表扬;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白其错误所在,以便提高、激发起学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组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购买商品的发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懂得这一组数量关系。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运用实物、图表等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球:每人拿出8个小球,把它们分成两排,看有几种分法。老师适时地把他们的不同分法展示出来,然后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中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引出“平均分”的观念。这样引入,符合小学生掌握观念的认知规律,学生从外部的感性开始,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化为概念。
  二、培养“求同”,引导“求异”
  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条件、概念问题的实质、正确地解决问题等方面。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回忆,相互提高,通过老师设置的习题,做到对以前学习知识的熟练巩固,以便教学心课时用。教学时对每节教材涉及到的概念知识,首先在复习中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素材。通过回顾复习,使中等和较差情况的学生对概念知识记忆犹新,为新课的学习轻松过渡。
  教学后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新学习的概念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使学生掌握概念知识相互间的联系区别。让学生把学过的有关概念3归类,掌握共同点,找出差异,以清楚地运用知识。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学生对应用题分析、判断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学习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虽然能够熟练地回答,但不能准确地运用到解决实际应用题中。我就让学生根据乘、除法两大类的几个类型,在学习过的习题中各找出几道条件接近的应用题,比较相同,确定准确的解答方法。如“甲油桶油重6﹒25千克,乙桶比甲桶油的4/5少0﹒5千克。乙桶油应该重多少千克?”这类题中的“多”或“少”这个量,是应该加还是减,是应该先加、减再求出最后的问题,还是后加、减得出最后的问题,学生出错比例较大。通过学生自己翻书查阅、归类比较、思考总结,增强了学生对这类题的解答能力。
  三、借助抽象思维促进概念的形成
  在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问题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找不同的角引入角的概念,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先把“角”画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实物,找出“角”,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角”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念出“角”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应当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并非抽象不可捉摸的,它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通过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的。数学概念知识是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据,要让学生经常回忆每节内容前后新学概念知识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位学生所用。

 

  • 【发布时间】2015/8/31 16:32:19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