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赵成成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唐集镇西赵小学 赵成成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别具一格,自觉地要求自身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凡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干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发生创新方法。因此,维护和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发展同学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关键是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树立“处处是发明之地,天天是发明之时,人人是发明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别具一格的意识。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才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同学的兴趣,对敢于提问题的同学,首先要褒扬,哪怕提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无意义,教师都必需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注意维护这些同学“问”的积极性:对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褒扬,并因势利导和时展开讨论。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同学的创新意识才干得到培养,创新激情才干得到激发。
  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干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唯有它的参与才干培养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同学乐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小同学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小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同学充沛感知事物,在笼统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从而不但可以丰富思维内容,而且可以创设多种思维方法。同学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引导同学对课文字斟句酌,在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起思维的准确性。比方在讲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出现一幅国画: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同学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 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 “异客”。 通过联想来理解古诗的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创新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学了《桥》让学生说说,你们最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学了《新型玻璃》让学生说说,你们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很多,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机,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素材和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教《乌鸦喝水》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喝水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颗一颗叼石头太麻烦了,可以找一根芦苇秆来充当吸管,就可以轻松地喝到水了。只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会找到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就会开放出思维的火花。教师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四、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总之,小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关系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百年大计,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更不能随着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涂逢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1.6
  [2]朱玲凤.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3]吴艳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0.2

 

  • 【发布时间】2015/9/22 12:36:28
  • 【点击频次】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