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内外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作者】 李 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内外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二中学 李 娟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好像阅读和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的尴尬处境。而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的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一、课内阅读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二)、从省略号处入手。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荷花》第四段写了“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三)、从典型的段落入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下教室外的桃花,看看桃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桃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桃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
  (四)、从故事的结局入手。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而阅读,是精神成长和情感发育的必需,没有阅读,就既没有风也没有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写奠定基础。
  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必须要让他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读书。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制订读书方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阅读时间。同时,发挥同学的榜样辐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让所有同学坚定读书信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下转第20页)(上接第21页)书乐,才会真正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我利用适当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同学们从文中感受到了狐狸爸爸的智慧,它竟能将许多复杂的动作在瞬间配合得自然协调,让人惊叹!于是,我向同学们推荐了《魔法手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几天后,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给我讲述了他们读书的收获,听之为之一乐。
  (二)、倡导多样的阅读形式,创造写作平台。
  合作阅读。我大胆地尝试了合作阅读,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方法及伙伴。没想到这一方式的提出受到了所有学生的欢迎,他们兴致高昂地寻找伙伴,确定阅读的篇目,像模像样地聚在一起阅读起来。有的小组安安静静地在那边读边做批注;有的小组则备起了“采蜜本”,做起了优美句段的摘抄;更有些小组通过合作阅读将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故事表演、情境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合作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1、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2、读书成长记录。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作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发布时间】2015/10/16 11:11:03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