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课为例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作者】 王惠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课为例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新疆温泉县呼和托哈中学 王惠华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重要的是为了调控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想结合听课和授课中的具体课例,谈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有效性。
  一、课堂评价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味表扬未必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现在老师上课时,特别注重肯定和表扬学生,甚至有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也是一味肯定。一位老师上《小马过河》,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小马和老马的一段对话后,让学生谈谈对老马的话有什么感受(文中老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一位学生回答说:“老师,我读完这句话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试一试。”老师说:“你说得真好!”《小马过河》是小学二年级的课文。试想,如果这些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在上完这节课后,真的做什么事都自己亲自试一试,那将引起多少潜在的危险?而教师面对这样的危险,不仅没有给出及时的指导(乐于亲自尝试是好的,但也要注意以安全为前提),反而一味地给予肯定。这样的教师评价语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2.看似独特实无效。
  听课中的另外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上《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时,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表达了对扬科遭遇的同情,有的同学则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大家理解得都不错。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也是罪有应得,他不应该随便进别人的屋子;地主和管家也是情有可原,他们以为扬科要偷他们家东西,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愣,但马上微笑着评价道:“你很有创新意识,观点与众不同,这是你独特的体验。谁还想谈?”显然,老师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引导学生同情扬科、鞭挞黑暗社会。但是,面对学生“不符合教师预期”的答案,教师却没能及时做出反应,指出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评价语对于学生情感的引导显然是无效的。
  二、何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
  1.评价应有针对性。
  我认为,要想通过课堂评价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需要加强评价语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要说明为什么肯定;对于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在我的课上,学生回答的很好。我会紧跟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就会说:“老师,我是从刚才那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总结出来的。”我会说:“你真棒!你会倾听。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观点得出自己的观点,所以你进步了。倾听也是一种能力。”这样,不仅当事的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其他同学也明白了──以后要注意倾听别的同学说话,从别人的回答中吸取优点。这比老师简单的说教“要注意倾听”有效多了。
  虽然《课程标准》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就只能表扬,而完全不顾其见解和体验是否合情合理。当孩子对文章的理解有些偏差或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及时做出指导,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仍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看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见解与众不同。能不能再想想扬科为什么走进了地主的房间?”这样,既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扬科对音乐极端热爱,已经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境界。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才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2.激励评价作用大。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课堂评价语也要发挥它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课堂评价语对学生的指导和批评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例如一位老师上《海底世界》一课,当一位同学朗读海底动物“窃窃私语”声音过高,过于响亮时,老师评价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这位老师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种幽默的方式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利于学生接受。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谈到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时曾经诙谐地把教师表扬学生的话比作“帽子”。他说“每天上课,我总要准备一百顶‘帽子’,看看哪儿合适,就送你一顶,送他一顶。”我们的课堂上,不仅要有为好学生准备的“帽子”,更要有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帽子”。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带帽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问题。例如,老师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活泼好动,嘴巴总是说个不停,上课的时候经常插嘴,还会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是千方百计阻止这样的学生在课上说话?还是加以引导,让他的思维跟着老师讲授的内容走?许多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你真爱动脑筋!”,“你问到点子上了,能再想一想怎么回答吗?”然后再对其加以引导,希望其进行深入思考;“想发言很好,不过你得先坐正,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把手举好,行吗?”引导其向其他学生学习。既让这位同学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又给他指出了改正的方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保护了她的求知欲,鼓励他继续学习。
  3.正确评价重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阅读教学来说,课标就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此。评价语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我在执教五年级《木笛》一课时,出示一段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文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心里充满怒火,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报仇!”听到这里我知道是这些图片资料促发了学生的情感,但是我没有直接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而是做了这样的追问:“从你的发言中,老师感到那段屈辱的历史重重地撞击着你的心灵,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象你一样满腔怒火。但是老师想知道你报仇的方式是指什么?是以牙还牙,以恶交恶吗?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听到我的话,孩子们开始思索,有的说:“不是,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一定的本领,使我们自己更强大。”有的说:“我们要在各方面都超越他们。”……显然,这样的评价语是在引导学生树立自强的信念,而不是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复仇的种子。
  纵观课堂教学评价语,它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简单肯定与否定,而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指向标,折射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能够引起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的诸多思考,值得细细品赏。

 

  • 【发布时间】2015/10/16 16:48:28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