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作者】 白胜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坝固中学 白胜超

 

  【摘 要】 在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枯燥泛味,难学难懂,向来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本文是我十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拓展阅读;触类旁通;熏陶感染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鉴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只是把注意力停留在课本中数量有限的文言文的分解和剖析上,就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学生也无法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法提高欣赏品味文言文作品的能力。可见,我们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是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意思。纵观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仍是遵循老一套的“填鸭子”方式。似乎是谁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分析更长的文本谁便是胜利者,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和主动性。所以,往往一节课下来师生双方均精疲力尽,苦不堪言。很多学生更是谈古色变,怨声载道。
  其实,文言文教学有着一个共同的突破点,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字、词、句。只要学生能扎实地掌握好文言文字词,接下来的理解性阅读自然也可迎刃而解。或许有的人会说,字、词不就是靠的死记硬背吗,让学生天天背诵不就可以了嘛。记与背,不可否认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手段。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关键的记诵产生浓厚兴趣并乐于一直进行词、句的反复温习积累呢?
  我所在的中学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整体水平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我们应该将教学的研究中心置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而对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而言,因为本来就底子薄,也唯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入手,才能为接下来的冲刺积蓄充足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在那乏味的长篇累赘的死记硬背中发现个中乐趣,让学生面对课文字词句乐学、勤学呢?那么在教学中还得围绕课文拓展相关知识,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知识的拓展延伸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1)制造课堂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在面对文言文难懂的意思、拗口的读法时,心里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历史隔膜感,形成一种难为情绪,当初的学习兴趣日渐消失,自然提高不了文言文阅读水平。其实,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有的文言文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文本表层翻译出发,学生是很难理解作者的深层情感。因而,如果教师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就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通过农村丧葬时对亡者写的祭文,引导学生了解祭文的格式,告诉学生:其实祭文并不难写,只要你学好了初中的文言课文,你们写的祭文比那些所谓的“文人”还要好。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选取难易适中、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不要求一字一句的理解,只要能掌握文章的要旨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好。有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自然会渐渐浓起来。
  (2)达到文言文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内向课外延伸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盖”的用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把《狼》作为拓展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比较文中出现的“盖”的用法,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3)有利于古汉语文化精华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感染
  古汉语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学生如果跳出课堂,广泛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通过有意识的积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语感,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
  总之,拓展延伸在文言文阅读中有着重要价值,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它是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捷径。
  二、知识拓展延伸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拓展延伸作为教材的补充,要立足于文本,服务于文本。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类型、教学的需要,适时拓展,灵活的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其方式可以分为课前拓展、课中拓展和课后拓展
  1、课前拓展
  主要是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文本。这些拓展资料一般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他人评价”等等。如《陋室铭》一课,教师可以提供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把刘禹锡的住所从三间的房子一步步缩小到斗室,刘禹锡于是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课前拓展既是教学的蓄势渲染,也让学生对人物思想和经历有了初步的了解,制造了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2、课中拓展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时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⑴、围绕关键词拓展
  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的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世外桃源”的认识比较肤浅,教师可以用有关对作者世界观和政治抱负进行阐释,引导学生了解“世外桃源”思想的深层含意,解决了这个关键词语的内涵,全文的意思就会迎刃而解。
  ⑵、围绕主题拓展
  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对主题的理解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文言文,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比较、评论,这样,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升华学生的思想。
  ①比较性拓展
  在上完《石壕吏》一课之后,为了更深入的体会杜甫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我拓展了如下内容:请分析《木兰诗》中“木兰从军”和《石壕吏》中“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此事的态度。学生通过比较可以理解到杜甫当时思想的矛盾。杜甫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出于国家安危考虑,他认为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因此对老妪出征表示赞赏,而对于前来抓人出征的官吏只是含蓄地给予揭露。如此一来就会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并深化文本的主题思想。
  ②评论性拓展
  对于名篇中的人物或思想,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进行多角度评论,提升鉴赏作品的能力。如教《夸父逐日》可设计拓展问题:“夸父追出了与日月同辉的”永恒;而有人则认为,他自不量力,愚不可及,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他?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发表自己的观点。
  3、课后拓展延伸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
  ⑴、推荐适当的阅读作品
  ①由节选课文向原著拓展。不少课文是从名家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如《童趣》节选自沈复的《浮生六记》。《山市》节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学习这类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所学知识阅读原著,要求适当放低,不求甚解。
  ②向与课文主题同类的文章拓展。《孙权劝学》是一篇讲有关学习的文章。结合这篇文章学习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匡衡“凿壁偷光”、苏秦“悬梁刺骨”等勤奋好学的故事。
  ③通过学习名家作品向他的其他作品拓展。古代名家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但选入课本的非常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名家的其他佳作。如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蒲松龄的作品《地震》等。
  ⑵、开展文言文专题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文言文专题活动,如古诗文朗诵、文言文阅读竞赛、名作欣赏、课外应用文试作等。在内容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感受文言中名言警句的深长韵味,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水平,在学生之间进一步形成了读古书、评古书、品古书、作古文的良好氛围。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还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实践中避免形式主义
  文言文阅读需要拓展延伸,但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让拓展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好拓展的时机,使要拓展的面与文本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拓展时教师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指导,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从而能自觉地、饶有兴趣地不断拓展,变被动为主动。
  3、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拓展中,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分层高下设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和辅导,让他们有机会、有信心表达自己的见解。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36:14
  • 【点击频次】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