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探究”教学

 

【作者】 徐西荣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探究”教学

 

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栗木小学 徐西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要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为中心,设计发展台阶,设计指导环节等情境,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而“自主探究”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疑,诱发“自主探究”欲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动的探索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的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如: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老师扮演司机,学生扮演乘客。老师问:汽车上有几个乘客(4个),到一个停靠站又上来3个乘客,现在共有几个乘客?(7个),又到了一个停靠站下去了5个乘客,问到终点站还有几个乘客?(2个)。像这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把较抽象的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就能很快地理解其中的算理。这一动态情境,既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构成强烈刺激,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既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又是学生切身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自主参与学习——讨论,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预习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导”而不牵,仅是辅助性。学生是主体,具有自主性,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泥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为学生自主学习营建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挥自己的潜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是指“探讨寻究,议论得失,”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集体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讨论学习”是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讨论式”教学就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是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结合实际设题——内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检查交流预习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要以检查交流预习情况作为开始。“请同学们汇报,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学会了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汇报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使他们思维能力都获得发展。
  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儿童去观察、思考,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会感受到数学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我探究,自我发展。如:在教学人民币的兑换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事先我准备好一些物品,如:饮料罐(2.5元)、玩具狗(4.8元)、洋娃娃(8元)、矿泉水(1.5元)等,标好标签,用白纸写好各种币值的“人民币”。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我拿着一张10圆“人民币”买一瓶饮料,又拿一张5元钱买一瓶矿泉水,让学生找零钱,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通过找零钱来加深对人民币兑换的认识,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自我展示机会。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自我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参与,主动地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疑——讨论——内化”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发展的“自主探究”过程。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59:29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