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

 

【作者】 陈保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中学(小学部) 陈保贝

 

  【摘 要】 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没有威逼利诱的环境中学习,身心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实施教育和研究教育的过程,从中去观察,体验,记录和思考学习的过程寻找学习中的乐趣。
  【关键词】 寓教于乐;师生互动;乐趣

  “寓教于乐”的“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上,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教学方面,教学方法上应突出一个“乐”字
  1、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形应该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造就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很多孩子因为语言表达的限制,所以他们在学习时会自然而然将一些知识性错误表现出来。这时他们已经感到很羞愧,但是又由于胆小不敢表达,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就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自卑心里。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为人师者要倍加爱护,鼓励他们。他们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反之,则易枯萎,凋谢。
  2、以情施教,以情育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空洞,呆板,说教式的教法。愉快教育就要让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的情知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快乐的学习情趣的产生取决于教师健康的积极的情绪的影响,但是教师是生活于一定生产关系中具有社会性的人,难以避免烦恼和不愉快。但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将自己这种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自己踏上讲台,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就应该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快乐中。此刻,你应该感到你的学生是你最好的朋友。
  二、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讲课艺术
  1、态度随和,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随和,可亲可近,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几乎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欢迎风趣幽默的教师,而不是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如在教授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四季的脚步》时,我结合课文特点,走进教室时我面带微笑并用儿童化用语说:“大家好,我是四季派来的小天使,你们欢迎我吗?”这时候孩子们很高兴的和我打招呼,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因势利导,巧于点拨
  因为孩子学习语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捕捉时机,灵活而有分寸地因势利导,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二年级课文《葡萄沟》一课时,我在孩子已经了解葡萄外形的基础之上,适时拿出我已经准备好的葡萄,让孩子以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孩子用不同的语言形容传到自己手中的葡萄,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使学生在思考中中很快掌握了课堂内容。
  3、多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象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创设的情景中,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乐于接受教育是教学效果的前提。激发学生投入热情,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有助于让学生在不感到劳累,烦恼的情况下成充分发挥人脑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乐而不倦。
  4、以乐促学,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学生愿意行,乐于行,关键在于“导”,要设法在“导”字上下功夫,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学习内容,尤其是我们的双语教材,我们应该认真钻研,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变教材的静态为动态,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如有一次我上新课时,要求大家背诵昨天学习的一首诗,我自告奋勇地先背一遍,并故意背错,结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们说:“老师也背不到啊!”我并不生气,就说“老师的确比不上你们当中的一些人,不过我有信心,在五分钟之内背到,并且比你们背得还熟。”孩子们不相信,就展开了与我的比赛较量,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教师以跟学生平等的身份,一起争论,课堂上充满了和谐,民主的气氛,随时学生们在乐趣中进入探索境界,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之中。
  5、以迷促教
  谜语是我国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其短小有趣﹑轻松﹑自然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少数民族孩子他们接触的不是很多因此这种方式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性。如“头戴尖尖帽,身穿厚棉袄,下田能干活,从来不叫苦。”猜一动物。“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猜一植物。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果将谜语与数学,外语,生物等学科联系起来,会不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是不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一篇课文《荷花》时,我在一开始就问:“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则谜语,猜了很久都猜不出来,你们帮帮我,行吗?”大家一听,哇,一下子来了兴趣,都叽叽喳喳地问:“什么谜语?”“什么谜语?”于是我就把那“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的谜语说了出来,同学们立即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在大家猜出谜底后,我顺利地开始了新课。这样不仅使学习气氛热烈,还使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知行统一,体会语文的乐趣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良好的品德。更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学习“尊长辈,习礼仪”活动。如周末时,我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并用语文和老人们进行打招呼,并且将自己学习的一些语文知识教给某位老人,不仅表现他们对对老人的爱心和尊敬,间接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班一位小男孩周末将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教授给了一位老人,这个孩子周一时特别兴奋地对我说:“老师那位老爷爷会用语文念《静夜思》啦!”然后激动地告诉我他还要多学几首古诗去教那位爷爷。
  开展文艺主题活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如表演唱﹑小品﹑舞蹈﹑独唱﹑诗歌朗诵﹑讲故事﹑合唱等,使学生时刻都运用语文言在悠扬的歌声中激发感情,在琅琅的笑声中受到启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
  还可开展绘画写字活动,以书画艺术表达情和意,是一种思维创作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既可提高书画技艺,又可以通过评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促使学习成绩的提高。
  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没有威逼利诱的环境中学习,身心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实施教育和研究教育的过程,从中去观察,体验,记录和思考学习的过程寻找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愿学,乐学,自学。

 

  • 【发布时间】2015/12/25 19:01:13
  • 【点击频次】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