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肖华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物理这门偏重于理性思维的学科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不厌其烦地讲解,不如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如果学生对“未知”的东西不感兴趣,即使面对“未知”学生也难以积极思维,所以要激发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再是上课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其次,我们要善于向学生展示“未知”。“未知”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是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可是有些矛盾是潜伏在教科书中或学生头脑中的,我们必须通过提问、反问,组织学生讨论等手段使之显现出来,例如“人类的生活与摩擦的关系”这一问题,如果我们不提出来的话,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谈不上通过思维去解决了。可见,有些矛盾虽然客观存在着,但学生不能一眼就能看到它,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然后才有可能去解决。再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即不断向学生提出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实验和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实验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挂图、课件、动画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积极引导不断设疑,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通过初步的形象思维对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解决真正的问题,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我们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我们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总之,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我们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大有裨益。
- 【发布时间】2016/6/22 16:09:38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