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李著宴
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历史学科日益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学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已被空前重视起来。中华民族有着引以自豪的几千年文明史,只有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认识。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意识,以及共同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意识。中学教育是国民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公民接受历史教育、了解祖国的历史主要在中学阶段,其人格的塑造也主要在这个阶段。“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出高素质,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首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有忧国忧民、以死殉国的;有天下为公、舍身取义的;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有尊师敬业的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精神财富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所留下的名言警句,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蕴涵着人生的真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的确,历史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以后处事的航标,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
利用以上所述的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所得,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精神和能力。
一、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学习中培养改革发展、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开放意识。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崇高而正确的理想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所以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个时代总有使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有这个时代的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新的进步,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探究历史名人的生活精力,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努力达到人生目标。
现在的学生受挫能力太差了,他们从小在父母及其长辈的呵护中成长,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旦某种期望不能实现,便消极悲观。因此,必须注意加强对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要发挥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例如,领导美国内战的林肯总统,一生曾遭受幼年丧母、经商失败破产、未婚妻死亡、多次竞选失败、精神崩溃等经历,但他坎坷一生,坚强一生,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能与华盛顿齐名的伟大总统之一。而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更是在失败与挫折面前永不言弃的大英雄。这些伟大的人物会让学生明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想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学习历史唯物观,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拿破仑,学生明白了对人和事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正视优点,改正缺点,使同学关系更融洽;学习了几次战争,让学生体味到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自觉的维护世界和平;学习了几次科技革命,学生就感觉到科技力量的强大,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正处于花季的他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这些契机适时的教育学生,这比平时苍白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优势,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强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 【发布时间】2016/6/22 16:13:31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