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怎样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者】 赖伟球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怎样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沙井小学 赖伟球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笔者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笔者家有许多书可看。”“老师,笔者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笔者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的。针对与此笔者常常在思索,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笔者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笔者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独坐敬亭山》,笔者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李时珍》,笔者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笔者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里笔者就针对于怎样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谈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利用“课外阅读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领悟读书要求。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总之,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 【发布时间】2016/6/22 16:16:13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