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刍议

 

【作者】 李凤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刍议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李凤朝

 

 

  【摘 要】 复习课的地位和作用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题型的复习与练习。提纲可以将知识点面面俱到地罗列,让学生全面复习,又避免了教师习惯性的无用重复,节约了大量时间。小组讨论检验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
  【关键词】 复习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题型;提纲;自主复习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复习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怎样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以进一步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让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在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课堂结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物理复习课的复习对策
  教师要具有课前诊断与课后反馈的能力。课前诊断即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既与本节复习内容形成一脉贯通的知识链,又有效防止学生遗忘,避免学生出现“小猴子下山”的情况。课后反馈是指针对该堂内容设计练习题,老师根据习题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反馈,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
  首先,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其次,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第三,加强方法教学和规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关注高考信息,随时了解最新动态。最后,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多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二、物理复习课的措施落实
  (一)抓课本,挖教材
  首先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其次,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则,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二)抓考点,参考纲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
  (三)精讲解,巧训练
  复习课上,教师要精讲巧练,要当好舵手,做足引领功夫,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精讲并非等同于少讲,巧练也非一味多练。首先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其次设法激活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善于抓住时机,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适时适度解决学生困惑,该讲时点透,不该讲时,沉默是金。
  通过教师精心讲解,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解透彻,训练得法。
  (四)学方法,重技巧
  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五)专题训练,分类达标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2、加强独立训练,包括独立审题、独立分析、独立决策、独立解题、独立检查、独立克服困难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加强解题速度训练,每次训练限时90分钟,让学生在80分钟内能答题完毕;要求学生把它当作实战来演练,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如何分配时间,不断积累考试经验。4、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选择题(理解、逻辑推理)、实验题(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和计算题(过程、模型、方法和能力)等不同类型题的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数学方法在解题技巧中的应用。5、研究评分标准,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示范引导和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6、落实训练,巩固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应变抢分能力。
  另外,关于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我认为也是必要的。高考考场上,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应试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常见如此情况,不少老师到了复习临近结束、大考在即时方才匆匆地面授机宜,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速成法”收效甚微。因此,老师要养成在适当的“情境”中,结合具体复习内容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应试技巧的习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方能让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于心,诉诸于行。

 

  • 【发布时间】2016/7/4 16:31:32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