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黄建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 黄建新

 

  【摘 要】 当前学生作文选材普遍缺乏生活性、时代感,不具典型性,主要是中学生生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阅读的质低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名家的名著,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养成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作文积累足够的素材,多读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勤写读书笔记,读后写,写中改,以读促写。在语文科的学习中,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使学生作文选材具有时代感和人文性,为考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多角度分析,使之适用不同的话题。平常加强训练,养成习惯,逐渐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素材典型、时代感强的佳作。
  【关键词】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作文方法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在读的基础上去写作,作文才有内容可写,文章才不会空洞,显得充实;写后阅读能使阅读深化,又反过促进写作的水平的提高。读与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元代陈端礼说:“勤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读和写的训练往往很不到位,而且常常把读与写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前中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勉强写出的作文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大多缺乏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选材缺乏时代感,不具典型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的质低劣,对生活的思考不够深入细致。据学校对部分学生课外阅读调查,80%以上的学生将86%以上的课外时间用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上,很少有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这种写作现状,很有必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实施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方法。
  首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能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认识历史。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给学生开出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多方面积累名人事迹、历史事件,能为写作积累具有人文性和典型性的写作素材,因为名人事迹和历史事件是众所周知的,富有说服力和典型性,若能合理运用到文章中去,就能使学生的文章出彩。教师可以推荐或收集一些报刊时事让学生阅读,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并增强文章的时代感、选材的典型性。语文教材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灵活运用语文课本中的素材习惯,如学了《归去来兮辞》后,要求学生领悟陶渊明厌恶黑暗官场,向往美好田园的高贵品质,并形成写作素材,如遇到写“精神家园”一类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合理运用这类素材。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科学阅读,读出质量。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用60%的时间精读,40%的时间泛读。没有泛读就没有面的积累,也发现不了经典作品;没有精读,阅读缺乏深度,读无所获。因此,要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学生精读时手脑并用,仔细体会文章的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一篇好文章,通过朗读,熟读全文,背诵文中的名句,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充实了学生的语库,日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包括精妙的语句和语段,胸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多了,就会有召之而来,呼之欲出的感觉,写作时就能出口成章。
  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分辨事物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得到提高,能从现象背后看清本质,能够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认识。如一位学生在看了《西游记》后,受到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染,就写了一篇语句生动活泼,内容颇有见地的文章,该生写到:“人们都非常佩服孙悟空的本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降妖除魔战无不胜,一会而上天宫一会儿又入地府,然而我却更加欣赏他的智勇,悟空除了要与妖魔和天上的神仙斗智斗勇,还要与愣头青一样的唐僧和时不时在唐僧面前下烂药的猪八戒斗智。因为只要唐僧对悟空不满时,八戒往往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唐僧面前说尽悟空的坏话,极尽讨好唐僧之能事,借唐僧来打压悟空。听了八戒的谗言,唐僧这个愣头青就更愣了,念动咒语,把个悟空弄得死去活来。悟空如果此耍小孩子脾气,取经大业就会中途流产。忍耐是最大的智慧,所以他必须保住自己不被唐僧赶走,让唐僧和八戒认识到自己降妖除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化险为夷,为取经大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培养学生勤于作文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文本,多做读书笔记。即便是名家名篇,所表达的观点相对于浩瀚而复杂的宇宙而言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创造性的见解。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把思考和感悟写下来,使自己的记忆系统贮存的材料更加丰富,这样就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分类整理自己所记录下来的感悟,理清思路。分类整理后,学生作文时很容易提取感悟,特别有利于考场作文的提取应用。
  写作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每一次作文的写作条件,目的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中绝对不是将已有的积累生搬硬套地运用到新的文章中去,应该对已有的素材加以改造使用。使之符合具体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同一素材进行多角度分析,使之适用于不同的话题。很多学生在选取素材时,都会产生一种定势:某一素材已经作过某种分析运用,就不能再作另外的分析运用了。其实对素材思考分析的切入点不同,分析的方向不同,其适用作文的话题就不同。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并提取写作素材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活用材料,为证明作文观点服务。
  “读写结合”作文训练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多样性,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去发现前人的认识成果,掌握未知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使用。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写出素材典型、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和时代感强的佳作。作文教学要常抓不懈,把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 【发布时间】2016/7/4 16:34:23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