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孙宏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贵州省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孙宏武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做中学,做中教”是它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教育以及中国式高考制度的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一方面多数远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接收能力、远离生产实际,另一方面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性,面对枯燥的理论讲解与公式推导,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抵触心理,学习变的更加被动,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一种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教学。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本文试探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面向的是社会就业,学生未来的角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人才。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学生面对的是高考,学生的角色是在高考中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传统的高考就是理论考试,需要的是应试的能力。
  2、社会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提出质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企业成为验证教育成果的最好场所。但是学生具有的证书和成绩并没有相称与他们实际所掌握的技能与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引用到实际中,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严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学生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
  3、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符合社会需要。随着企业质疑声的不断增强,表现了中职教育本身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求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往过分地看重理论灌输要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学习更接近实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偏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重点,而不是单单的为了理论而去学理论。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了三个“一体化”。
  1、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密切对接,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2、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改变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3、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一体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育对象视为在校学生,又视为企业员工,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师既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成为企业员工的管理者。师生共同参与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之中,一起探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成为一体化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共建者,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条件
  1、双师型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并且要随时关心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随时与时代接轨,在讲课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这两个方面,教师不仅仅能够胜任讲台上的工作的同时,应该也具备可以胜任企业的真实岗位的职业技能。
  2、小班制教学?。传统教学每班级有四五十位学生,任课老师上课时候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度比较低,而且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演示看起来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更加接近实践,我们要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每个班级安排二十多名学生的小班制。这样使教师上课的时候对每位学生都有适当的关注度,关注他们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当堂解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3、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传统模式下的教材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点的灌输,严重脱离了实际的应用,有的知识点过于难,并不适合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所以需要有一套专门针对中等职业教学的教材,从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点里面,充分练习实际的应用。
  4、教学设施的配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需要插入一些实际操作,这就需要配备与教学过程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学生可以在边做边学中得到更深的启发。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1、培养一体化教师。教师是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需要一批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驾驭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以下途径:(1)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2)每年寒暑假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大型企业实地学习。(3)利用周六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授课。(4)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3、编写一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学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现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桂林机电工程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及“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考《电工上岗证》和《初级电工证》《中级电工证》这些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编写了《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校本教材。
  4、实现质量评价多元化。考评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在考评之前,教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防所编试题难度过大或难度过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应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打出的平时成绩说服力强。一体化试题中理论宜占20%,实训操作宜占80%,以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特征,它有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和突破口,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从而使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更好地被企业所接受,更快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探究.江苏教育,2009第1期
  [2]石伟平.《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 【发布时间】2016/7/4 16:35:38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