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加强中职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 赵国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加强中职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开阳职业技术学校 赵国芳

 

 

  【摘 要】 在中职院校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功能的定位是非常明晰的:加强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实用语文能力就是“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用心做好“主导”的教学工作,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和多动笔,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用能力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文化学习是人生最基础的认知阶段,是形成学习基本能力的必要过程。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语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企业实际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最终落实在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结合近些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激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设定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呐、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中职学生正值育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校园情景剧的编排,以及演讲、辩论等。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请假条、借条、领条、各种申请书等的写作。联系企业实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工作计划总结、广告宜传的写作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职学生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四、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中,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朗诵、演讲、辩论、讨论、写作等等。把这些实践活动与单元或篇章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诗歌单元,可组织朗诵比赛;散文单元,可让学生自选一景致进行片段作文并加以讲评;议论文、小说单元、可选一个或几个话题组织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机成熟或条件允许,还可组织演讲比赛。为使学生敢说敢讲,可持之以恒地开展“说话”活动,消除学生害怕说话或一说话就紧张的心理。如我在课前开展“三分钟说话”活动,每一次上课均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说三分钟形式不限,可以讲故事,谈见闻,诉感受,也可指定命题说话,如“三分钟自我介绍”,使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时能从容、自如地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不致产生过于紧张的情绪。观察发现,课前开展“三分钟说话”活动后,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而学生书桌上多了许多像《读者》、《散文》、《演讲与口才》等这些有益的读物,说明学生较为重视“说话”这一活动,课前“说话”训练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适量的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但布置的作业量不宜太大,难度也要适中,批改和讲评应及时,改后做好登记。应向学生说明,作业练习是评定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依据。这能促使大多数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起到巩固课堂学习的作用。俗话说“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应注意把握“度”,不管是读、说、写是课堂实践活动,都应做到“适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在讲授时应尽可能做到浅明易懂,趣味生动,深奥的地方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通俗化,不故弄玄虚而使语文显得高深莫测,让人感觉学起来很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讲授中穿插的问题或课后布置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尽量不要超出“经过思考或老师引导、启发后能回答”这一范畴。此外,不要忽视基础训练,如注音,组词、造句、释义、段落篇章的背诵等等。这是语言学习的根本。
  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品格,让学生的读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语文实用能力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总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和多动笔”;让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促其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既关注了学生的现在的成长需要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又结合了当代企业的实际需求,把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健康又全面的发展服务,为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服务。

 

  • 【发布时间】2016/7/4 16:36:00
  • 【点击频次】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