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 ;
【正文】
一、课前自主预习,为实现课堂高效充分准备。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课前自主学习,指学生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师的提示或者自己的学习要求,预先设定将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等。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深度和达到的要求,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自学能力而有所不同。我一般要求学生撰写“预习提纲”,将重要的定义或概念画出来并重点进行解读和记忆,如果暂时不能理解就作为问题留下来,以备上课时有针对的听取老师的讲解。这样,课前预习之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带着自信和目标走进课堂,接下来的学习必然是轻松和高效的。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我采取的方法是每天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作业:前两个周是每节课前五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提出简要的预习要求,教给他们简明的预习方法;接下来是要求他们课余独自预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卡片”,将每次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记下来,从而强化他们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第二步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自学能力较强的,自学内容可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培养这部分优秀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对自学能力差一点的,注意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并尽量安排他们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结成合作小组,共同学习。
二、课中开展自主学习,扎实构建有效课堂。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才能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
2、设计激励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随机测评和等级记分法。随机测评主要用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目的是能随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鼓励学困生,配备题目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等级记分主要用于作业或测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和能力,采用按评分标准评分,按学生题策略的优劣和方法多少评等级,使学生乐于创新,乐于投入自主学习境地。
3、开展小组合作,助推自主学习。
课堂实践证明: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展开知识的、体验的、解决问题心得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但是,合作学习如果开设不得法,也可能使一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形成依赖性,甚至彼此互相影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合理搭配,科学安排。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①、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②、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③、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⑤、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⑥、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
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
三、课后拓展延伸,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的主要策略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制卡片、勤写日记,自建数学知识宝库。
1.对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教材上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等,我通常要求学生制作“分类知识卡片”;或者把课内外重要的练习题、典型习题或易错题,制作“数学题库卡片”。其正面是数学问题,背面是基本思路、主要技巧、解题过程和答案,或者在背面写上解答这个数学问题的出错原因等。数学卡片一般要注明卡片内容的出处。这些卡片,学生制作起来并不费劲,但经过他们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的宝库。这个宝库,既可以用来复习知识,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测试。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某些卡片上的数学知识理解不清、对问题无能为力时,便可以根据卡片上注明的出处,重返书本,集中精力,温故知新,把学习的漏洞补起来。
2.指导学生勤写数学日记,对于师生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用数学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美感、趣味、困难、疑惑……。而且,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者反思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建设数学有效课堂的关键。但实施起来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郭俢臣 陈秀丽
数学课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合理部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这三种学习方式之中,我以为自主学习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只有激发出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构建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课前自主预习,为实现课堂高效充分准备。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课前自主学习,指学生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师的提示或者自己的学习要求,预先设定将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等。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深度和达到的要求,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自学能力而有所不同。我一般要求学生撰写“预习提纲”,将重要的定义或概念画出来并重点进行解读和记忆,如果暂时不能理解就作为问题留下来,以备上课时有针对的听取老师的讲解。这样,课前预习之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带着自信和目标走进课堂,接下来的学习必然是轻松和高效的。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我采取的方法是每天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作业:前两个周是每节课前五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提出简要的预习要求,教给他们简明的预习方法;接下来是要求他们课余独自预习,并填写“自主学习卡片”,将每次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记下来,从而强化他们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第二步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自学能力较强的,自学内容可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培养这部分优秀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对自学能力差一点的,注意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并尽量安排他们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结成合作小组,共同学习。
二、课中开展自主学习,扎实构建有效课堂。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才能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
2、设计激励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随机测评和等级记分法。随机测评主要用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目的是能随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鼓励学困生,配备题目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等级记分主要用于作业或测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和能力,采用按评分标准评分,按学生题策略的优劣和方法多少评等级,使学生乐于创新,乐于投入自主学习境地。
3、开展小组合作,助推自主学习。
课堂实践证明: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展开知识的、体验的、解决问题心得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但是,合作学习如果开设不得法,也可能使一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形成依赖性,甚至彼此互相影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合理搭配,科学安排。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①、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②、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③、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⑤、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⑥、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
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
三、课后拓展延伸,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的主要策略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制卡片、勤写日记,自建数学知识宝库。
1.对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教材上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等,我通常要求学生制作“分类知识卡片”;或者把课内外重要的练习题、典型习题或易错题,制作“数学题库卡片”。其正面是数学问题,背面是基本思路、主要技巧、解题过程和答案,或者在背面写上解答这个数学问题的出错原因等。数学卡片一般要注明卡片内容的出处。这些卡片,学生制作起来并不费劲,但经过他们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的宝库。这个宝库,既可以用来复习知识,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测试。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某些卡片上的数学知识理解不清、对问题无能为力时,便可以根据卡片上注明的出处,重返书本,集中精力,温故知新,把学习的漏洞补起来。
2.指导学生勤写数学日记,对于师生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用数学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美感、趣味、困难、疑惑……。而且,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者反思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建设数学有效课堂的关键。但实施起来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 【发布时间】2016/7/4 16:36:39
- 【点击频次】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