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化学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初级中学 黄安顺
【摘 要】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利用它,可以把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已不再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而是“传统+现代”的多形式的模式。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使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化不可见为可见,错误实验操作的后果比如:硫酸滴到手上,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撤去通入氢气的导管等。这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教材以制氨气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生产流程、典型设备等,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化工生产知识,使学生学习化学理论跟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采取了实物、标本、模型或图表措施,学生还是觉得比较空洞。采用计算机教学软件,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形象逼真的画面,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它易引起学生注意,讲解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板面清晰,提示、过程、结论完整;图象形象、生动、直观。氮气、氢气经过合成塔生成的氨气经过液化,而减少了生成物氨气的浓度,反应的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更加有利于氨气的生成,反应剩余的氮气和氢气经过管道重新导回反应装置。与此同时,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典型的练习,更是画龙点睛。
2.借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理论直观形象化。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数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特征。直观性是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原则,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抽象为具体的优势正是直观教学的有效途径。
有些实验,完全靠教师语言描述,要使大多数学生理解这些抽象能想象出来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困难,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如①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电子云、化学键、化学平衡、布朗运动、溶解过程等利用立体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给学生清楚理解的微观现象宏观化、直观化。②解决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较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三维图形功能,可以轻易解决上述的化学模型,用可动的不同质点表示解决微粒组成及其作用力的不同,很好地借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
3.利用网络课件资源,扩大教学容量。
运用电脑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Internet网络收集各类试题。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进行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将这些精选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使用信息技术反思及要求
1.反思
(1)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上的一种辅助手段,服务于教学。要克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盲目性,要明确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上的一种辅助手段,服务于教学,而不能把它变为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多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强调学生的作用而削弱了教师的作用,教学效果不能提高。
(2)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任何技术的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育现代化并不会自动带来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因此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成与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要比投资购买现代信息化软硬件走在前,而且要认清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主次地位,把握好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的放矢地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要求
(1)培养一支既懂化学课堂教学艺术,又熟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使他们在具体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地揉合,把教师的教学灵魂注入课件之中,在教与学、动手与实践,解决化学问题三者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促进化学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优化,最终引起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2)正确看待传统化学教学与现代化学教学,不要盲目赶时髦。提高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上述整合过程中,要求化学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的最起码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3)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化学资源库,把教师的所有备课资料、教学成果、心得体会等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育促进教育的转变。同时注意网上师生交流和课堂教与学的交互,在课堂和网络交流中,主动地应用丰富的知识,好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要实现这一举措,必须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安,周彩英,陈琳.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7)
[2]王桂庆.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策略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3]周汝瑞.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2)
[4]蔡马.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3)
[5]黄荣怀编著.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钱扬义;罗一帆;肖常磊;罗秀玲;叶静怡;;自主开发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高师生化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 【发布时间】2016/7/4 16:44:12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