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有效促进课外阅读
【关键词】 ;
【正文】
一、 营造阅读氛围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二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馆,也可以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快乐读书小屋”全体成员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我听一特级教师说过““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精选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提高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 时间、 字数、 摘录好词佳句、 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会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等)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 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 ,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 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 “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填写读书卡。
四、 有机整合, 同步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 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 《草船借箭》 ,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后, 推荐阅读 《大地的儿子》 ;学了 《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 《故乡》 。3月5日, 读 《雷锋的故事》 ;父亲节,阅读朱自清的 《背影》……学生手中的 《同步阅读》 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 与家长交流、 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展示自我,积极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苦苦思索后,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的名言集” 展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 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 “课外阅读报” , 刊载美文佳作, 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 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 这些我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 交流、 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书香少年” ,评选一次“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 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阅读能力迅速提高,自然促进了听、说、写三大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大大高涨,真正做到“阅读我喜欢,阅读我快乐” 。
如何有效促进课外阅读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庙小学 冉 旗
阅读能力是语文四大能力之一,提高阅读能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的,都是必须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且把 “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因此,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 ,不是语文教育内容的附加,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尽情体验语言和知识的魅力。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阅读, 阅读不能没有我”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 营造阅读氛围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二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馆,也可以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快乐读书小屋”全体成员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我听一特级教师说过““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精选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提高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 时间、 字数、 摘录好词佳句、 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会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等)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 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 ,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 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 “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填写读书卡。
四、 有机整合, 同步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 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 《草船借箭》 ,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后, 推荐阅读 《大地的儿子》 ;学了 《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 《故乡》 。3月5日, 读 《雷锋的故事》 ;父亲节,阅读朱自清的 《背影》……学生手中的 《同步阅读》 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 与家长交流、 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展示自我,积极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苦苦思索后,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的名言集” 展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 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 “课外阅读报” , 刊载美文佳作, 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 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 这些我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 交流、 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书香少年” ,评选一次“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 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阅读能力迅速提高,自然促进了听、说、写三大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大大高涨,真正做到“阅读我喜欢,阅读我快乐” 。
- 【发布时间】2016/7/4 16:45:28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