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体育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的合作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合作意识,是有效地组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合作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合作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将来对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二、教师在合作式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构建一种和谐、适宜的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在一起合作地学习,使他们获得很大的收获。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计录员、统计员、监督员等职位,并明确职责,要求对本组及其成员的练习进行组织、记录和统计。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做投篮练习,一名学生评判并给予反馈,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要认真监督各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不时地提供帮助。例如:(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同学说明任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及不同角色的职责,让他们及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2)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4)当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教授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集体跳长绳的练习中,一开始学生们都认为很容易,不就是大家一起跳嘛,有什么难的。于是我决定先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练习,结果跳一次失败一次,大家就开始互相埋怨起来。这时,我把学生召集到一块,让他们先找出练习时出现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到实践中,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的结果与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要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
三、合作式学习在学生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我在每次举行的篮球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教育他们与同伴要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加强对小组的管理,必须切实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仅要求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还要确定好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才能。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自制能力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游泳理论知识课上,我出了几个问题让各组思考、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回答问题。在我巡视各组情况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组由于没有好的组织分工,要不就是不思考,等者嗟来之食,要不就是自顾写自己的,没有讨论的气氛,但有一个小组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个小组不是每个人都写,而是指定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就可以专心讨论问题,一问才知道这是小组长的安排。的确,正是有了学生干部的合理组织,使得他们讨论的气氛和效果比其他小组要好。事实证明,小组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和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四、给予合理的评价,鼓励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通过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会大大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强烈的合作热情。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我一般采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来进行,利用口头表扬及有形的奖励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要灵活、策略地加以运用,因为体育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是一个完全动态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的不可控因素等随时可能出现。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学贵在灵活,贵在继承和创造,博采众家之长,扬弃各说之短。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策略的实施合作学习的教育。
体育教师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开了学生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挡一面,就会有负社会的重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思考、尝试、感悟、总结、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可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体育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广西兴业县龙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谢春林
合作式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方法在体育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的合作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合作意识,是有效地组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合作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合作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将来对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二、教师在合作式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构建一种和谐、适宜的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在一起合作地学习,使他们获得很大的收获。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计录员、统计员、监督员等职位,并明确职责,要求对本组及其成员的练习进行组织、记录和统计。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做投篮练习,一名学生评判并给予反馈,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要认真监督各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不时地提供帮助。例如:(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同学说明任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及不同角色的职责,让他们及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2)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4)当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教授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集体跳长绳的练习中,一开始学生们都认为很容易,不就是大家一起跳嘛,有什么难的。于是我决定先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练习,结果跳一次失败一次,大家就开始互相埋怨起来。这时,我把学生召集到一块,让他们先找出练习时出现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到实践中,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的结果与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要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
三、合作式学习在学生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我在每次举行的篮球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教育他们与同伴要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加强对小组的管理,必须切实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仅要求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还要确定好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才能。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自制能力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游泳理论知识课上,我出了几个问题让各组思考、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回答问题。在我巡视各组情况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组由于没有好的组织分工,要不就是不思考,等者嗟来之食,要不就是自顾写自己的,没有讨论的气氛,但有一个小组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个小组不是每个人都写,而是指定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就可以专心讨论问题,一问才知道这是小组长的安排。的确,正是有了学生干部的合理组织,使得他们讨论的气氛和效果比其他小组要好。事实证明,小组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和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四、给予合理的评价,鼓励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通过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会大大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强烈的合作热情。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我一般采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来进行,利用口头表扬及有形的奖励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要灵活、策略地加以运用,因为体育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是一个完全动态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的不可控因素等随时可能出现。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学贵在灵活,贵在继承和创造,博采众家之长,扬弃各说之短。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策略的实施合作学习的教育。
体育教师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开了学生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挡一面,就会有负社会的重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思考、尝试、感悟、总结、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可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 【发布时间】2016/7/4 16:48:08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