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注英语“文本解读” 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关注英语“文本解读” 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学 严 明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教师已越来越重视阅读课的教学,阅读教学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是成功进行阅读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结。本文结合笔者平时文本解读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文本解读尝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的尝试”,关注英语“文本解读”。并逐步熟悉阅读教学的常规步骤:即读前的话题引入,读中梳理文本线索,理解文本信息,读后内化文本信息,逐步输出。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文本解读;策略;兴趣;独立
阅读教学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教师已越来越重视阅读课的教学,并逐步熟悉阅读教学的常规步骤:即读前的话题引入,读中梳理文本线索,理解文本信息,读后内化文本信息,逐步输出。这是可喜的景象,但是不少教师为了在有限课堂内完整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设置大量无梯度的阅读活动,使教学活动常流于形式,学生则被动地陪老师走完流程,但却表现为毫无兴趣。笔者所在的地区使用的是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英语教程》,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按照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模块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英语。其中的阅读课教学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词汇量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文本信息,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进行文本解读,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更好的解读文本,探索更加有效的阅读途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综合发展。
一、教师引导下的文本解读尝试
1. 充分激活背景知识和话题词汇
在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应该对阅读文本的话题要有充分的导入。如果学生对话题感到生疏,或者学生虽然熟悉,但是用英语表达相关联的信息有难度时,教师就要进行背景知识的激活了。引入话题,让他们清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阅读的,在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同时,学生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对于文本的解读,读中活动是核心,其中的略读、寻读和细读活动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大意,准确获取具体信息,仔细寻找具体细节,对文本的理解层层深入。
训练寻读的题型较多,问答题、判断正误、填表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查找到具体信息的能力。如8BModule6 unit2,笔者可以设计这个表格,让学生们通过寻读完成。
When did he start writing?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Where did he learn it?
at a summer camp
Who taught David to write?
A writer at a summer camp
How did she teach him?
talk about lives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encourage them to write about experiences
What has his hobby brought him?
Pleasure and success (for example?)
What is his future plan for his hobby?
He’ll write about his volleyball team in his future book.
该表格的设置,降低了通篇阅读的难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寻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标题或图片预测阅读材料的能力
标题一般都能给出文章的主题,还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一方面能引起对阅读材料的预测,也能让他们根据文体快速抓住要点,更深层次理解阅读内容。如,8A Module8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中,文本标题为“Smile, please!”文本之前提供了一幅图画,一位厨师拿手机在为一条吐着信子的蛇拍照。笔者当时只给学生这幅图片,再加上标题Smile, please! 请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回答Why did the cook take photos of the snake?\ What’s wrong with him?笔者不要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翻开书本,找答案确认。像这样的“卖关子”,只提供图片和标题,不布置预习,提出问题后也不急于给出答案的预测任务的设置,可以引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求知欲,事半功倍!
4.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即分段的能力,在文本材料中,每一段通常有一个主题句能概括整段,要教给学生找到主题句的能力。或者有的段落即使没有主题句,但肯定有概括性较强的短语或单词,可以用来概括段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规律,并逐步培养他们辨析文本结构的能力。如8B Module6 Unit 2中,在要求学生整体快速阅读时,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在引导他们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正确划分了段落part 1 : paragraph 1 ;Part 2: paragraph 2、3and 4,笔者再追问“why ?”学生还能答出“因为第一段写拥有爱好的优点,2、3、4段写的是David’s hobbies”,培养学生审读主题句可以提升他们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意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的尝试
1. 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A.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是关键
对学生课外阅读文本的推荐,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尽量选择简短且吸引人的篇章,如果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积极想参与,这样的阅读活动才更具有积极意义,学生也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才会慢慢乐此不疲,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对于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阅读哪一类课外英语读物是,是成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关键一步。
B. 对所推荐的小说要进行必要的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的介绍、小说内容简介和作品评价,能降低阅读难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拿起小说亲自读一读的兴趣。如在教习8B Module 6 Great Books 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简译本,学生已经通过阅读课内文章,充分了解了主人公汤姆的性格特点:汤姆不仅是个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的孩子,还是一个对现实环境叛逆,一心要冲破桎梏,做一个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侠客,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然后我又侧重描述了汤姆出让刷墙权,展现领导才华的故事,引起学生们的一阵阵笑声,激发了他们亲自到小说中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C. 布置阅读任务前,创设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去阅读文章。还是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课内阅读中,我们知道了××’s最感兴趣的场景是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在本书中,有很多历险的场景,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抛出问题,学生当然想自己身人其境,打开小说文本,认真寻找和辨析,主动思考和解析,最后找出自己的答案。
2. 让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体
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课时的限制,笔者要求学生在周末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课堂上来讨论和分享。具体操作如下: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4-5人为宜,合作完成分享任务,要求从阅读篇章中选出5-6个生词,并用词典查出其英文释义并造句;根据文本提出2-3个问题,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如故事剧情,推测下文等等;用文字摘录其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美文翻译,全班共享;最后说说你对文本的看法或观点。合作的人员要求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项任务,与全班同学互动完成。笔者在尝试这类作业布置时,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热烈赞同和支持,这样作业布置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运用了语言,还获得了情感上的触动,并且能体验到思考后的成功感。
总之,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有效的阅读途径能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文本阅读并思考。最终达到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浙江专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上、8下)
[3]《英语》(新标准)教师用书 (八下)2013
[4]李学民,谢利民《中学英语文本双层解读模式探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5]周亚 《通过深层次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4.12
[6] 《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初探》汤如琴 教育教学研究2011.1
- 【发布时间】2016/7/4 16:50:58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