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墨阳中心完全小学 蒙粉昌
语文课可以算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作为人文性,情感性极强的话文学科,其情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智能目标的达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融会贯通一个“情”字。
一、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首先在备课时备感情,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并能进入角色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作者赋在课文里的情思化作自己的点切感受,然后据此来设计讲课的基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在讲《再见了,亲人》这课时,要注意体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第二,上课前,教师应收心养神,力争精神饱满,做到“苗竹”进课堂,为授课到学习上来,以高昂的情绪和朽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步入良好的“语文课堂心境”。点拨时,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并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近感。结课时,追求“课尽趣尚浓”的效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这样,学生始终打L以积极的情绪学习。
二、挖掘教材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有着壮烈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何言和感人肺腑的教学,他们的优美语言反映了自然之关,生活之美,人情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特点”。(-)抓关键词,有些词句缓缓咀嚼,会产生浓密的滋味,这些词句应让学生细细品读,在体味作者用词选句的精巧中获得语感,获得文中之情。(二)抓感人的重点情节。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教育,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三)选择作者抒恬与议论的最佳点作为训练内容。如《一夜的工作》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反复诵读这个自然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爱总理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如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重点情节和议论、抒恬部分,就能促进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三、用情激发智慧的火花
课堂中要充分开发人际交流资源,形成纵向、横向的主体情感联系网络。纵向上:1、努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运用祝愿式问候来沟通师生情。如“六一”节前夕去上课,我祝小朋友节日快乐!新年的第一堂课,我向学生作新世纪贺辞。2、借助眼神、表情、手势、主体等体态语来微妙地表达教师的真诚和友谊。尤其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从高效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去获得知识。3、掌握美的教学节奏、善于用舒缓、紧张、薄默、急促等不同方法,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快,生理上的快适,在起伏有效的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横向上:我重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之间的学习情感交流,在学习情感的愉悦交流中,学生体验到自己受到同龄的尊重,激发了智慧的火花。
另外,我多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人角色或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纸陶。如用图案、录音、录像、CAL课件等渲染情境,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再现情境、假想、联想拓展情境;用教师范读来描绘情境等。
四、深化情感,体验成功
成功性是情感教育的特征之一。所谓成功性,是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我注重强化平时的鼓励,优化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情绪感染力。如我用优秀、优良、“不错”、“真好”等评语,在把握好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个前提下,随机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引力,用“微笑”、“点头”等无声的体态语,体现教师在评价时的情感评语,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厚望和关怀。这样,学生强化了学习的动力,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从而深化了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从单纯的学习结果扩展到学习的方法、态度、创造性等各个方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热情更高。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领悟,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教育,情感是语文教学不息的生命,语文教学须融“情”,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发布时间】2016/7/20 19:56:42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