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美感教育
浅议小学数学中的美感教育
贵州省安顺市第十二小学 陈家贵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数学家庞加莱指出:“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的优雅感,这是一切真正的数学家都知道的审美感……缺乏这种审美感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从数学教材和教学对象出发,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的内在美育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审美享受中感受、发现数学之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性思维,学会在学习中品味和鉴赏,直至在活学活用中创造数学之美。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普遍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挖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引导学生去创造数学美重视不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一、借助教材插图,体会数学本身的内涵之美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除了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编排外,还为学生配备了相关的插图,进而优化每一章节中数学知识的引入方式。以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利用好教材内的插图,进而借助插图减少课程知识引入的唐突感,以使得教材插图之美为学生带来数学知识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必备的先决条件。例如,在《认识乘法》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备课之前先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研究,以组织合理的课程语言,来对插图进行描述,从而将课程的主题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章节插图利用兔和鸡的趣味图画,让学生在插图中对两种动物的数量做统计,而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兔子是2只为一组,在三处进行排列。教师在这种插图下,首先可以让学生利用加法进行统计,进而让学生发现加法统计的繁琐之处,从而引出便捷的乘法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趣味而生动的插图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而这种有效的课程知识引入的方式也将数学教学的严肃感、陌生感逐渐的消除,新的课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便利的统计工具,进而插图之美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之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提升。
二、让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三、在数学思维方法上让学生感受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在浩瀚如烟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毫不相关,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既然分数有这样的基本性质,而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那么比也就同分数一样也应该有它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就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概念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从中自然地领略到了数学中的统一美。再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借助于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来加减,进而化归为整数(分子)加减运算来实现的;复合应用题就是通过适当的分解化归为若干个简单应用体题来解答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割补等方法化归为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来解答。数学的这些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结构、数学分布、数学秩序的统一美。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则一定会使学生既能在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统一美。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凸显数学知识的展示之美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大多数小学都完成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配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备课阶段制作精美的电子课件,革新数学知识的展现方式。例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下载相关的动态视频,进而在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举着模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而以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展现之美,并在这种美的感染下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帮助开展美育教学,可以使得数学教学的形式再一次得到有效的创新,学生在数学之美的感染下,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数学知识探究的动力都有所加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方法的采用,以保障美育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在课程的引入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插图,让学生在插图美的感染下感受数学知识之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强化数学学习的探究之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之美,并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不断引领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迷人魅力。
- 【发布时间】2016/7/20 20:07:04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