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生活化浅谈
小学数学生活化浅谈
贵州省松桃县正大乡官舟村完小 唐成昌
【摘 要】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挑战心、想象力。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数学体验
教育家卢梭认为:“数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连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一直以来,教师灌输或、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使得数学生活的运用性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深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起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挑战心,想象力。
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变到数学无处不在呢?
一、 加强学生数学生知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新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胆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新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应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笔者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笔者他们的发现,自已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上调了,甚至还有的同学找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多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想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 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的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的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努力尝试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致力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感性实践抽象概括的道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对于这一点,不必多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真切的体会来源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小魏老师要到城里找张会科,但是她设有钱买车票,她在班里询问车票价钱,就是在应用统计图中的知识——搜集数据。而在得知车票的价钱为3元后,她迅速计算出2个人要6元,往返一次要12元,但是,她马上又改正了自已的错误,因为张会科已经在城里了,所以要减去3元,只要9元就可够了。这一连串的数学问题,没有讲解,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应中。为了凑到这9元钱,她让18各同算一算,每人要从家里拿多少钱,结果可想而知,绝大数同学的家庭根本拿不出5角钱,于是他们想到用搬砖的方法挣钱。继而又是一连串的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歪歪扭扭的写下算式:
1块砖=1.5分
10块砖=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应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再次体现。小魏老师没有计算9元要搬多少块砖?而是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继而,在小卖部里又上演了一堂生动的课。从15元里拿出9元,用剩下的6元买了2罐单价3元的可乐,对同学们的劳动表示奖励……这就是回归与生活的数学,自然、真实、无需雕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字,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应给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发布时间】2016/8/14 16:16:38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