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放射活力
浅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放射活力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 陈伟敏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空洞,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现象;多年来好像整个社会对品德这一学科就没有过好印象。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强化品德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下工夫。
一、优化品德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品德教师个人的品德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青年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品德教师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品格。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品德教师要在品德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其次,品德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某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品德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品德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品德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品德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多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我觉得陶先生说的这段话非常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如何才能改变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也有机会“插上话”;我们又如何让学生对品德学科真正产生兴趣,我想都是我们努力的大方向。以下几点我觉得比较有效:
首先,重视课前三分钟演讲。初一学生的演讲内容我没有定,初二学生的演讲内容我有个限定:必须和法律有关。学生们很重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亮相的机会,演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以初一的思想品德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 青春的息》为例,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我讲第一框题《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的时候,建议几个同学把自己的不同成长阶段的照片拿几张,没想到很多同学把自己家的影集都“搬”来了,抢着介绍自己的成长趣事,我不忍心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上前介绍;第三个框题是《把握青春 珍爱友谊》,讲到青春误读小案例的时候,就长大的含义、初中生男女同学能不能建立友谊以及如何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关系等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了的看法;最后一个框题是《荡起友谊的双桨》,我让学生们互相祝福,并分别标上序号,同学门抽号,由我来读大家的祝福。我为他们的文采而喝彩,更为他们的友好而感动;同学的参与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品德的兴趣。
再次,课堂上善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当有的同学说青春就是放声歌唱的时候,我马上建议他高歌一曲,记得有个同学唱的是雨泉的《奔跑》,其他同学也小声地跟着唱,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好极了!
三、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首当其冲地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们一定会在内容丰富、画面鲜活的课件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一首悠扬的音乐,不也能缓解学生们的脑疲劳吗?!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品德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品德课需要改头换面,再也不能枯燥、乏味、空洞下去,要“活”起来!
- 【发布时间】2016/8/14 16:18:10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