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手工制作中创新性的培养

 

【作者】 郭 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手工制作中创新性的培养


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第三中学 郭 倩


  【摘 要】 “手工制作”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设计、造型、劳技等教学于一体,是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可以弘扬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爱国教育。手工制作也是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师在上手工课时往往只注重给学生传授手工的制作方法,学生照搬制作,不重视学生创新性的培养,让手工课变成“劳作”课。为了改变这种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尊重其个性发展,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技巧,通过多媒体等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 手工制作;创新性培养 

  手工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艺、泥塑、彩绘、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课主要是学习多种技法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对手工作品造型的正确认识和审美感受,尤其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侧重技法的传授,而不是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很容易让手工课变成劳技课。那么,如何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我们研究探索的方向。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课前我利用互联网收集了大量有关室内设计的图片,有欧式风格的,简约风格,田园风格等室内家具设计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卧室的布局待上课时进行简要描述。同时请学生也搜集了大量废旧的纸盒,彩纸等材料,上课时我便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收集到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并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学们欣赏完后都想设计出未来自己居住的小天地,利用所带材料进行拼贴制作,有些少数民族同学设计制作的模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小卧室进行重新归置,再利用一些废旧的饮料瓶、卡纸、布贴等材料做成装饰品装扮自己的卧室使之更加温馨舒适,最后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成图片。课堂上将图片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同学们脸上无不露出自豪的笑容,整堂课气氛活跃。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墙壁小装饰》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独特的作品作示范,示范作品突出技法的别样性和材料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可用多种方法表现,学生尝试用多种技法去表现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对学生的作品有正确的评价与展示,让学生共同学习,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技巧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讲得多、做得少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一课中,我先搜集各种座椅的作品,特别是家居中常见的座椅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不同场所的各种造型美观、舒适、实用的沙发与座椅的作品,再简单讲解座椅成型的基本技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剩下的时间将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组作品。我让学生自己定小组长,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折、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利用多媒体查询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快感。 
  四、运用电教手段,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软陶人物制作》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也难于激发起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欣赏各种软陶人物形象及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其制作方法,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美术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手工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术训练的一门综合课程,上好手工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表明,富有合作精神是健康的创造性人才成功的关键。上好一节手工制作课,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尊重其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能够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 【发布时间】2016/9/6 17:03:15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