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升初的角色转变和习惯的培养
小升初的角色转变和习惯的培养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二中学 王利秀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从小学到初中,在新的学期,新生们迎来的不仅是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同样还面临着生活上、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新的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完成角色转变,无疑是新学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升入初中的同学们不仅要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小学是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而进入初中将要学习七门课,课程的增加,课程难度的提高,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都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学们进入初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这些变化如何适应,完成角色转变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件不可忽视事情。特别是对一些住校生,从过去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到一个人独自在外生活,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和平友好相处能力也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注意的事情。另外就是随着内地高中班招生的扩大以及民族家长的思想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孩子选择在汉语言学校读中学,那么如何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新的大家庭中,如何面对难度升高的各科的学习任务。作为担任初一年级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点小小心得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
刚接班级初期我们发现同学们有这些从小学带来的习惯:在教室里安静不下来,喜欢前后左右的讲个不停;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很难集中思想听课;爱表现,特别是对班委的工作很热心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只为“当官”;课下喜欢追逐打闹,乐此不疲;民族学生喜欢扎堆,和汉族学生交流不够;个别同学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没有朋友;面对这些形形色色小学遗留下来的习惯,在进入初中的初期老师若不予以纠正,将对以后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对后面班级的管理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那么如何帮助同学们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呢?
首先,顺利地帮助同学们渡过心理适应期。
初入中学,面对迎面而来的一切新事物,同学们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身边没有新朋友,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适应宿舍的生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多给同学们交流接触的时间,比如利用班会课大家做自我介绍来认识身边的新朋友新同桌,同时介绍学校校容校貌,校训校规促进大家尽快的熟悉身边的环境。也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机会给大家一起做游戏运动给大家创造接触的机会,尽快熟悉彼此。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开学初的校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让大家熟悉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培养班级凝聚力的好机会。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也有责任做好同学们和各个科任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给同学们灌输正面的信息,鼓励他们多与老师交流接触,引导他们相信老师。相信通过上面的方法能使同学们安全地渡过心理适应期。
其次,培养习惯是完成角色转变的关键。人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我校是自治区的德育示范校,学校在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有很详细和严格的规定,主要是从文明礼仪和三仪规范上来抓。开学初的一个月利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政训课,对照中学生学生守则和我校的文明礼仪三字经对学生各个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包括同学们的头发,指甲,红领巾,校服,校卡,个人卫生,班级卫生等等进行训练和评比考核,慢慢的同学们改变了过去的懒散,无规矩的习惯,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变化。
第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班主任和老师要让孩子明白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课程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老师不会再和过去老师那样一天到晚的关注到你,而是注重培养你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对中学的学习有个思想上的准备。另外就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法国十七世纪数学家卡迪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到了中学后由于老师的放手,不再采取小学“保姆式”的教学,同学们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刻苦要想取得好成绩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是很难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抓住课堂45分钟的时间至关重要,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做小动作,认真听讲,对于重难点及时做好笔记,学会听课,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课程如果课堂上没有认真听,没有理解课后花几倍的时间补起来的知识也可能是“夹生”的,不能融会贯通,所以要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对于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以达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保证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一科作业你拖得时间越长,越不想做,完成的质量也就越差,也就达不到作业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的效果了。另外就是要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光依靠上课听的和课后作业是不够的,只有定期复习,查漏补缺才能更好的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达到好的运用。最后就是不要轻视每次测验,很多同学想反正不是期末期中考试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而形成粗心大意,马虎,不仔细的坏习惯,而影响到最后成绩的评定。
第三,从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完成角色的转变。首先要,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刚刚进入中学的孩子的各项习惯的纠正都具有反复性,可能一个坏习惯老师帮他纠正了,前两天还好,可是没过几天就又是原来的样子了。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要多观察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与课堂上,课后,着装,言行等等。由于自己一人的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请所有同学每周都记周记,从同学们的周记中你能发现很多平时观察不到的事情,也可以借此了解写周记同学的心理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周记能让你了解同学们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根据同学们反映的情况有的放矢的及时纠正同学们的不良习惯,也可以对同学们起到警示作用。其次腿要勤,有事没有事多往班里去,借此可以多观察同学们,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和他们多交流沟通。再次要嘴勤,不仅要常提醒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坏习惯和不足之处,也要常召开班委会和住校生会议,给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生活方面的指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看不健康读物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第四,对于民族同学如何尽快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是角色转变的关键。民族学生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刚进入新的环境难以很快融入进新集体。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他们:首先就是在座位的编排上采取一民一汉式,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其次是民汉同学开展多项活动,比如一起出板报,一起完成一份手抄报。另外就是多开展他们都喜欢的体育运动,比如踢足球,打沙包等等。
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同学们后面学习的更好开展,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掘的好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 【发布时间】2016/9/6 17:10:11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