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怎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
新建伊犁州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中心学校 达吾来提·居马巴依
【摘 要】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除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汉语是社会的主流,我们更有义务学好他。
【关键词】 初中汉语;情境;创新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爱探索的教师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究其原因:独生子女增多,学生总喜欢问为什么;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受几千年的“天地君亲师”思想影响,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以前是问学生的问题,而现在是学生问教师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就会自己解决;以前是学生家长盼望教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现在很多学生家长给学校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让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孩子好的唯一标准。这些现象给我们教师指明了发展之路,特别是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将汉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课堂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下面就初中汉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方法和作用为例提几点建议: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1打开心灵之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创设的“意象”,将过去的事物与现在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积极地进行想象对比,在特定的情境下,“意象”的感知程度强烈而且深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流畅,记忆清晰牢固,为获得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创设的情境变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学习能力的载体,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感知到实际应用的转换。诗歌欣赏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意象”:山是沉稳的,大漠是荒凉的,黄昏是宁静的,水是灵动的,这些“意象”的产生,将使学生打开净化心灵之窗,开启活跃思维之门。
1.2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产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之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人入境。教师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们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充满智慧,美感,诗意的情境,使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全身心投入,只有体验,感悟与探索充分利用,才能形成情真意切的理解情境的意远,理深。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1.3培养创造之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汉语教学任务的核心。汉语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动口、动手、动脑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增强创新的欲望和能力。教学如果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以及精神的需要,便会发生更为有效的作用。学知识主要是为了活学活用,否则便等于“无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应该是“授之以渔”。教师通过创造和谐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和自己的审美经验相互融合,领略“韵外之致,味外之道”。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2.1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法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预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的表达。例如,在教学《北京的四合院》时,为便于学生理解四合院的结构,为其展示一个四合院的模型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拆开模型后,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掌握四合院的结构,激起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2.2借助画图再现情境法
在借助画图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运用挂图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云与各种天气的关系,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
2.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法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父亲》,强调了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发挥了音乐对人心境的感召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法
教师指导学生如同演戏一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在教学情景对话《历史名人》时,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学生自然在表演中就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
3.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天性,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初中教学汉语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出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教学目的。以兴趣吸引学生,不仅使他们乐在其中,还令学生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满足自己的欲望。兴趣促使人们去思考并产生灵感,而后付诸行动。没有兴趣,任何潜能都无法挖掘。学生一旦对一件事物怀有好奇心,那么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宽松、和谐、民主的情境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愿意参与体验情境,在学习的同时,又创造出激情的氛围。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亲人,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楷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有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生。
3.3在情境中生生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
初中汉语教学不能采用僵化的教学方式,应该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例如开展主题演讲、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团结互助。
3.4在情景中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挖掘学生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 【发布时间】2016/9/6 17:12:36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