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智趣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智趣课堂的教学策略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东伏小学 张 红
【摘 要】 语文课堂实践表明,“智趣性”应该是语文课堂的根本属性,追求智趣共生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共同责任。本文从创设情境、合作思辨、赏识鼓励三个方面简述了构建智趣共生课堂的策略,对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有所启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智取共生;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多一些,课堂上应该充满愉悦感,老师也应该把“趣味性”当作语文课堂的追求。而当今的语文课堂并没有维护语文应该有的美感,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被老师分解的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对文章的解读和赏析大多用检测题的方式进行,显得更为枯燥。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追求愉快是人的本性。那么语文课堂如果真能做到“寓教于乐”,课堂学习的效率应该更高。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喜乐的年龄,老师更应该构建智趣共生的课堂,着眼开发学生智慧,以智激趣,以趣启智。
一、创设情境,营造智趣共生的氛围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利于营造合适的气氛,服务教学。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当今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最浓时接受教材内容。学生的情绪高昂,思维就可以得到更自由的发散,大脑更加灵活。这就是所谓的“以趣启智”。身临其境式的学习,学生兴趣更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学生在最兴奋的时候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记忆也便更加持久牢固。所以,智趣共生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能够使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能够兴趣盎然。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在开课之初就用多媒体展示了森林绿树的图片,以及各种美丽的鸟儿欢愉其中。学生的心情非常放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为下文开展学习奠定了基础。老师在学生热情较高时引导学生解读“鸟的天堂”,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在阅读文章“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段,设问:如果你是一只鸟,你愿不愿意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上做巢呢?由此开始向“环保”问题上靠,学生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营造智趣共生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菜园里》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买菜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手中拿着不同蔬菜的图片,另一组学生手里拿着不同蔬菜名称拼音的卡片,看谁能最先将自己的菜买完,并对最快的学生予以奖励。学生以游戏的方式,不仅获得了欢乐,还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了拼音知识。
二、思辨合作,开展智趣共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是多方互动的场所,师生互动可以推动课堂的进行,生生互动则是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辨。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学生个性不同体验不同,对语文课文的解读也各有所异。所以课堂上老师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解读,要组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思辨。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散。每个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兴趣就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讨论到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问题时,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最真实的体验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有趣的课堂即可激发学生智慧的提高,智趣共生便不是虚构。
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学生对童话非常喜欢,但在阅读时并不能够理解童话故事里蕴含的道理。阅读学习后,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初读文章以后,学生都能找到体现花园美丽的词语,小组内交流:(1)花园的美更重要的是有什么?学生的解读不同,很多学生并不会按照老师的预设趣说,体现的是学生发散的思维。(2)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觉得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根据这个追问,学生的探索很快又回到课本,大多数学生能够概括出本文“分享”的主题。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一会儿阅读文章,一会儿交流思考,体会的是学习的快乐,也印证了本课的主题“分享”的乐趣。所以合作交流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三、赏识鼓励,构建智趣共生的平台
智趣共生的课堂,重要的是师生之间要和谐共处。老师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用赏识的目光审视,发现学生闪光点要不吝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拥有信心这是构建智趣共生课堂的前提。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发散思维运用语言文字;在老师的赏识和肯定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老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和赞许的微笑助学生“启智”,用不泯的童心和教学的智慧为学生的学习“激趣”。老师还可以利用家园互动卡片进行多元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完善。学生在学习时乐在其中,智趣共生的课堂就很容打造。
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学生非常急切的跟随鸟儿趣寻找“去年的树”,结果“去年的树”已经变成了“火柴”燃尽了。老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主题时,学生的发言方向比较多。老师把这个题目设置为开放题,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有的学生说:“小鸟珍惜友情,信守诺言。”从文章中小鸟坚持寻找“去年的树”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老师给予认同。有的学生说:“文章要告诉我们不要乱砍树,要给学生留下温暖的家。”这是更深层次的解读,老师给予赞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构建了智趣共生的课堂。
构建智趣共生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之间达成默契。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积极探索,愉快交流,发散思维,形成创新。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赏识,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思维更发散,兴趣更高昂,实现了“智”与“趣”的相互交融。
参考文献:
[1]叶鸿芳.追求智趣语文享受快乐课堂[J].语文天地,2015(11).
[2]陈静.智趣语文,让阅读教学神采飞扬[J].福建教育,2016(02).
- 【发布时间】2016/9/20 11:12:00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