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生作文教学新探

 

【作者】 苏 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新探


四川省德昌县乐跃镇中心完全小学 苏 燕


  【摘 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现在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变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教学;培养兴趣

  一、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细细分析,学生害怕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要求过高,过急造成的。我认为,教师要求过高,是对小学生作文性质认识不清的缘故。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首先教师要端正对小学生作文性质的认识。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是“用笔说话”。他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达到文通字顺,表情达意的目的。如果能这样认识,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才有前提。
  (二)把作文教学纳入日常生活的轨道
  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造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教材安排和教师单一的例题作文,造成学生奉命而作,也就索然无味;机械的模仿作文,又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越画越没味道;硬要学生写与他们生活无关的内容,致使学生闭门造车,感到作文是“苦差事”;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封闭式”写作训练,写出来的文章交上来,又发下去,只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往返,作文也就成了专们给老师看,其他人却看不到。此类作文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生活实践,学生感到自己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需要,因而不能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关键就在于把作文教学纳入日常需要的轨道。只要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社会生活及实践联系起来,就能达到叶圣陶提出的“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的境界。
  (三)作文教学指导要灵活多样
  作文教学要采用一些自由灵活的方式去指导,才能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如:
  谈话式。即教师先提出问题,和学生谈话,最后才出作文题,让学生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接受作文指导,让学生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接受作文指导。如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作文教学就可以采用谈话法,一连设几个问题问学生:(1)小学快毕业了,我想了解一下你们都喜欢些什么课?(2)谁能告诉我你最难忘的是一节什么课?(3)回忆一下,谁能说说这节课对自己有什么收获或教训?等这些问题学生一一思考、回忆、说清之后,我就出示了《最难忘的一节课》这个作文题。讨论后,同学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写好了这篇作文。
  引发式。次法也可引而不全发,留下一半让学生去采访、去观察探讨、去思考议论,自己去寻求答案。如组织学生亲自参观某个地方,目睹一些东西,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某些东西老师作讲解,某些东西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又如,讲同学、老师生活中真实感人的事情,老师只讲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提出要点或要求,让学生去访问,了解事情的主要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组织必要的讨论。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收集材料,不仅感受深刻,而且积极性高。
  现场式。即把学生带到被描写现场,边观察边进行指导。如写家乡早晨的雾和日出,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及角度去观察,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指导学生捕捉景色的特点。
  素描式。即创设诱人的情境,当堂指导、当堂描写,当堂讲评。
  讲评式。即命题后不作具体指导,在学生尝试写作文之后,再针对初稿中反应出的问题讲评式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或重写,这样变“作前指导”,比那种命题之后学生未思考之前“空对空”的指导,学生要主动得多。
  二、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修改就是在初稿上反复推敲、放粗取精。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弄清要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写,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到最满意为止。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作文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题目的思想内容,掌握作文的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多作范文指导,让学生有路可寻、寻路而改  
  教师的范文就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范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适合口味,让学生听后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在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可寻的路标,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清清楚楚地叙述出来。在布置写作的时候,就应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和目的,要像老师的范文一样思路清晰,能把一件事(或一个人、一处景物、一种动物等)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整篇作文完稿后,不要急于誊写,而要多读几遍,想想有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层次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等。若发现不恰当的地方,就应该及时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写作思路,达到自己的意愿,再誊写。再者,利用每次评讲作文的机会,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常选几篇选材较好,结构安排合理,表达清楚的文章,在(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班上评改,并指出这些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写,哪些地方不足,又要如何来写。通过师生共同评改,找出作文的最佳写作思路,要求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选出的文章,经过修改后,送学校红领巾广播室。这样不但激发了优秀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还带动了其他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形成以优带一般,以带促学的新局面。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材中编写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最好内容。在教学用词造句、句子转换、用句连话连段及文章仿写中,始终都要重视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先让学生口头表述,再让学生共同批改,直至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十一册第三组课文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首先,可以出示肖复兴先生的作文《一张画像》,让学生自己修改,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小组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然后出示经叶圣陶先生修改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修改后文章的效果,体会只有通过认真修改的文章,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真正董得怎样修改作文,又是怎样做人的。把做人与作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要先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分析生活,文章的结构才会清晰。写作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获得成功。学生经常获得成功之后,才会真正地对待每一次作文,仔细地修改每一篇作文,这样时间长了好的作文修改习惯自然形成。
  三、注重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除课堂上认真进行作文修改训练外,平时应多放手,要求学生课外多看一些相关作文讲评的书籍,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在班上教师选出较有代表性的段落,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相互评改。为了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好,要抓以班级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按班级管理的小组成员,把自己的作文念出来,让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组讨论,这篇作文要如何构思,每个段落如何安排,每句话如何表达,每个词是否用得恰当等。这样每个学生的作文得到修改,小组成员还相互受益,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又要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讲求教学效果。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多加总结,并持支以恒,才会提高写作水平。

  • 【发布时间】2016/9/20 11:16:52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