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之我见

 

【作者】 陈良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之我见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 陈良凤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编写是采用专题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应具备通史的基础。但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众多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在初中阶段没有专职的教师,在加上中考采用背资料方法,所以导致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边缘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阶段课时紧任务重,落实好新课程的教学任务非常艰辛。
  法国著名教育家弗雷内说:“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习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主要体现是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的成功不仅要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意义重大。
  一、从目录入手,开门见山地明了一本书编写内容
  在此我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根据学生初中掌握历史基础上,首先让学生了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和时期。把目录中八个单元按通史化为两块内容:中国史和世界史以及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









  这样,学生在没有学习这本书之前,就能了解这本书的大体内容、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树(知识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再从单元——课的标题入手,教会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主题与结构
  教师首先从单元、课标题入手,教会学生对标题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确本单元课要讲的主题是什么。之后再教会学生从标题入手,分析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阐述主题,从而让学生明确的知识结构,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掌握“单元——课之魂”,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如必修一第一单元除讲了夏、商、、周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外。主要讲了秦朝到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如此,学生在没有学习具体内容之前,就能明确本课的主题、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发展特征与规律、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教材
  学会阅读、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从课本材料入手,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材料
  首先,根据近几年高考题无材料不成题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材料尤为重要。
  其次,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去性。人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字、图象等形态的资料了解历史。掌握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技能是学习、认识历史的基础。《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文字、图象等材料创设情景的客观题、主观题已成为各类考试试题的首选,运用文字、图象等材料来活跃教材版面,充实、丰富教材内容已成为新课程历史教材的一大特点。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缺憾,高一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归纳都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恐惧。所以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归纳材料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急迫。
  四、从史学理论入手,教会学生运用基本史学理论理解、分析问题
  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以及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分析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如理解“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使“私有制产生”是历史的进步,要教会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如对中国古代夏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现象,要教会学生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理解、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此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史学观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掌握以人类文明演进作为历史研究标准的文明史观;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为标准的现代化史观;以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的全球史观。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枯燥抽象的历史生动化
  现行高中教材理论性较强,教师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要进行灵活地处理,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充实历史故事,利用历史资料,引发思考讨论,使历史充满血和肉,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科知识尽可能由实际问题引出,贴近显示生活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问,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环节的衔接上要有启发性,重点知识要层层启发、循循善诱,防止生塞硬灌;要强化师生双边活动随时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控、改进教学,防止不顾学生情绪表现,一灌到底。
  除课堂教学要改革外,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也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做得相当出色,这要求历史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历史作业。只要坚持下去,教学会取得明显成效。

  • 【发布时间】2016/10/12 12:56:25
  • 【点击频次】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