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沃土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沃土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赵子山
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师易于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思想和行为,语文知识教育在强调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思想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所谓思想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思想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
一、品析中有机渗透,让学生陶冶心灵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是要加强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而品赏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词句内化和运用。同时,在品词赏句中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教育,使学生在词句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启迪,得到心灵陶冶。
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七年级上册)这篇散文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作者的感情思路,即围绕“背影”这一线索依次叙写家庭的变故,父子的离别,收信后的感伤,由此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真实情愫,进而扩展到《慈母情深》《父母的心》《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等文章的学习,学生切实感悟到了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个人只有把自己放置于自然社会这一大环境中,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美德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投身于自我教育实践。还如在学习学习《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抓住破土而出的瓜苗、跳动的心脏以及从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律动几个生命现象,告诉学生生命力之强大,并以此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引导他们必须对他人、对自己负责,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闪现出动人的人格魅力。诸如此类与之题材相类似的作品,我都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
二、朗读中渗透,让学生情感得以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而不是“强加”思想教育。那种“帖标签”式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我们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朗读训练中有机地进行渗透。这样的思想教育才会有效。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在教《土地的誓言》一文的最后一段时,可以以引带讲,寓讲于读。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口诵心惟”,读懂课文,受到感染。教师以抒情的语气,动情的说: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读: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师引读;——生又接读:多么美丽,多么富饶。读到这理,文虽尽而意无穷,学生领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思想教育也水到渠成了。
三、描绘情境中渗透,让学生思想产生共鸣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描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心投入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而且能在描绘情境中渗透思想教育。而描绘情境要同感情朗读结合起来,这样,所描绘的情境画面才生动鲜明,才能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如在教《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把描绘情境和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队员们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促进其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四、作业训练中渗透,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进行作业训练,这是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途径。如果作业训练题能有目的地精心设计,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极好方式。例如:教《最后一课》后,可以抓住“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我借机启发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怎么珍惜呢?
这样的训练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句话在课文中的含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既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有助于巩固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样的作业设计,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
五、联想训练中渗透,让学生的心灵获得净化
品赏词语,理解句子,都需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既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驱遣想象,展开联想,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也会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获得净化心灵的功效。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从而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使学生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情。
总之,语文教学要切实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凭借课堂教学这个阵地,“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健全人格。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真地成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沃土。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12:59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