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梁新秋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中心小学 梁新秋


  【摘 要】 本文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用科学信息技术资源唤醒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全新视图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让枯燥的文字学会跳跃,学生能一直保持喜悦、兴奋、主动探知的氛围,达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创新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主要由数字、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介构成。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信息性,通过计算机操作,将信息集中、分类、共享和获取。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
  (一)多媒体让语文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低年级识字教学困难重重,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等都是需要学生识记,传统教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重复地抄写,写错再增加抄写数量,导致了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有厌学的倾向。多媒体结合字理教学,充分发挥汉字构字规律,及其音形义的特点,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为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对应汉字有趣的图画、音频和语言,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演变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方便学生理解、识记。通过PPT课件演示,将生字以动画形式,按笔划顺序展示于田字格,请学生书空,再练习书写。动态事物相对于单调的黑板书写,对儿童来说,有更大吸引力,课堂会更加活跃,学习积极性高。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点亮语文课堂
  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的引导和情境创设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好比一道开胃菜。多媒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背景,让学生站在作者和人物的立场,感受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引起共鸣。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灵,用多媒体音乐渲染气氛,轻松创设各种情境。图片的清楚、直白,是最容易理解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的线条、明暗,教师启发,可快速有效率进入课文情境。学生通过看视频,从用视觉、听觉感知,发挥想像,期待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如《桂林山水》可播放桂林碧波荡漾的漓江风景视频,云雾缭绕,奇峰林立的喀斯特仙境,对学生来说,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三)多媒体视频音频让抽象内容变生动、直观
  对于晦涩难懂的内容,教师们讲得口干舌燥,手舞足蹈,尽管学生认真听,但还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如:《草原》授课,南方的学生没见过草原,到底有多美?用带有草原画面《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美妙的音乐中,纯净的蓝天下,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洁白的羊儿们悠闲地吃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中穿过,让学生领略了草原秀丽的风光。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家读了很多次,但是还是无法感受人物的情感,这时,可以选择纯音乐《天空之城》、《granpa’s violin》烘托悲伤和不舍的气氛,在配合人物对话诵读,马上让人潸然泪下。
  (四)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就单靠薄薄一本书,内容实在有限,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是语文教师的一大策略。如:通过多媒体展示《难忘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民族风俗、民族服装,泼水节的由来,以及周总理与人民欢度节日的背景。用图片展示《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发明地动仪,配以文字说明地动仪的使用方法,以及人们总结预测地震的民间知识。学习《二十四节气》,可用每个节气的自然现象插图,以及农民农事图片,搭配《节气歌》的播放,学生边看图,边唱出二十四节气,记得牢,易于理解。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弊端
  事物的两面性,决定它本身有优势,也有弊端。多媒体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课堂,有丰富又生动的内容。这些东西方便了学生认知,但是也会造成一种局面,就是老师将多媒体运用角色用错,就会被多媒体课件牵着走,而学生容易被这些丰富多彩的东西吸引,导致老师找不到重心,学生学不到重点知识。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掌握好新教学方法,扬长避短,牢牢抓住自己想要呈现的课堂的重心,记住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去更好的课堂。
  四、结束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涉及很多领域,以上只是管中窥豹。作为课堂的辅助设备,科学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是无穷的,但目标是唯一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的教师用它能轻松驾驭语文课堂,学生学习中有了它,学起知识来更高率,而且学习氛围更浓,爱上这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时代在发展,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多才多能的教师更容易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我们教师应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主动学习新知识,认识和学会使用更多新的科技产品,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不会被社会淘汰,也是我们不断改进、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作者简介:梁新秋老师是一名乡村教师。她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在百色市右江区课赛中两次荣获二等奖。发表的论文获得自治区级、百色市级二等奖。她说,孩子们是鼓舞着她的源泉,让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19:19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