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 黄桂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中心校 黄桂贤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活力;生机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
  一、要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情感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通行证,没有激情没有情感的课堂永远创造不出美的音符来。在语文课中,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有多么的不开心,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快乐的时光! 
  在学习《燕子》一课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等特点,收集有关燕子的知识,吟诵有关燕子的诗篇。这样,学生在自由的时空中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考。另外,能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切切实实地去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并联系生活去体验、去感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二、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真正的“开放课堂”。
  三、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自主地感悟,畅所欲言。 
  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教《陶罐和铁罐》时,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想象到黑板上画一画他们的面部表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活跃起来,纷纷举起了小手,两个活生生的人物被刻画出来了,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还有的同学又添加了铁罐攥着拳的动作,头发竖起来的样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掌握灵活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五期,“感悟课堂”。
  [3]网络查询资源。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22:08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