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双龙堰小学 周智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而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注重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活跃度的营造,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良好的利用数学教学内容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其中,更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密切的将数学理论连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抽象出来,寻找真正的熟悉学习的意义。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能有效的构建共同交流的场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思考,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进行教育教学,真正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38:33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