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

 

【作者】 乔世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巴沟乡卡力岗寄宿制学校 乔世强


  【摘 要】 小学低段教学以识字、学词为主,是学生基础积累的阶段。课堂教学就围绕识字、学词这一重要任务而展开,但是却不能生硬地机械性识字。随文识字,是低段识字教学中一种入情入境,轻松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随文识字;分层掌握;尊重差异性

  小学低段教学以识字、学词为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识字效率呢?实践证明,随文识字教学法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潜心地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随文识字,力求课堂识字教学高效化。
  一、“随文识字”初相识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随文识字”即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随文识字“教学主张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经过50年来的实践检验,“随课文分散识字”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识字教学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二、依托课标,有根有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的识字提出了以下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三、学情为基础,识字为基本
  识字是为了什么?认识字,学会词语,连词成句,贯句成篇。汉字,是汉语的最基本语素单位,也是知识的载体。如果孩子连基本的字都不认识,谈何阅读?谈何学习知识?一切知识,先从识字做起。然而,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注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心理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他们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
  因为汉字多表意以及一字有多音的特点,加上低段孩子的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决定了汉字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枯燥地识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更高效,更扎实。“随文识字”教学主张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随文识字”实现了识字教学的双重目的:在阅读中识记汉字;通过识字帮助阅读。
  四、有侧重有主次,有差异有分层
  (一)随文识字在不同的环节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1.认识一个生字,应掌握它的三个方面:音、形、义,但是这三个方面不能一把抓,也不能平均用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初读文环节,侧重于正字音——随文正字音;精读文环节,侧重于理解在具体文本中的字义(当然有些字可以借助偏旁理解字义,在此环节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字形帮助理解字义)——随文解字义;巩固环节,侧重于分析字形,识记生字——随文记字形。
  2.归纳总结出“随文识字”基本程序如下: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3)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识字。
  (二)“随文识字”对不同的生字应有主次之分
  在同一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随文识字”应有简要处理与重点处理之区别。如果每一个生字都详细地处理,既耽搁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利于识字之高效。鉴于此,备课之前首先应研读全册教材,对生字进行归类。
  1.认字表
  (1)一类字:初读文环境重点正音。
  根据四川人的语音特点,认字表中的字我们抓取平翘舌音、边鼻音、后鼻韵字作为初读正音环节重点处理的字。
  (2)二类字:在随文教学中,处理音与形,让孩子识记
  如二年级下册《远行靠什么》一课中,有很多带有车字旁的生字需要学生掌握,在精读文环节,引导学生分部分圈出带有车字旁的字,进行成批处理,既与课文内容相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偏门归类识字的能力,一举多得。
  2.写字表
  (1)一类字:笔顺易错字、笔画易错字
  这些字需要详细指导,我们的做法是对这类字重点在写字环节指导。笔顺易错字,如“皮、每、曲”等,侧重于笔顺的指导,首先进行范写、书空、描红并记笔顺、读帖、临帖,并随机抽取一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进行反馈。
  笔画易错字(即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字),如“瓜——爪”、“真——直”等,教学中多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进行辨析、巩固,尽量把错别字消灭在孩子们写字之最初。
  (2)二类字:
  进行略处理,在学文环节进行书空,写字环节进行略处理,教师不作范写指导,只对重要笔画(占格或压线的笔画进行提醒),多采用学生自写,与书上范字对比,展示评议,再写的模式进行。
  (三)识字教字允许孩子的接受和掌握有个体差异性
  每一课的生字很多,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当堂掌握一课的所有生字,孩子们的基础和智力本来就参此不齐参差不齐,不能一刀切。有些字,有的孩子可能这节课上完后,暂时不会,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掌握生字。这既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解放了我们教师自己的心理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随文识字”重在“随”,此“随”非随意,此“随”为随课文识字,为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随性”,需要教师精心解读教材,细心研读学生学情,潜心走进文本,用心设计过程,让识字在文本中积淀,让学文在识字中深化,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38:55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