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德育与学校生活
浅谈德育与学校生活
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 鲍春华
【摘 要】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
【关键词】 德育;学校生活;学生
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不是仅上几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虽说现在基本上每一所学校都开设德育课,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认为这远远是不够的。对于德育课来说,掌握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的德育理念运用到自己日常做人的行为当中去,所以对于德育教师来说,研究的应该是如何把德育的基本思想、基本道理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目前高中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在高中日常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同时又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是目前高中教育所要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进行简单的论述如何让德育融入学校生活
一、转变德育目标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学校因为需要,往往把上级的一些带有评估性质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较少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特点和社会要求看学校的德育工作。这种目标错位,难以发挥德育应有的效能。是转变德育工作评估标准。德育应该看重效率的评估而不是工作量的评估,应该看重学生成长而不是只强调学生行为的约束等。德育不仅要使个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还要帮助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德育要为人的生活,为人的生命发展服务。再者是转变教师德育观念。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顺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认知规律进行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学生一切发展”的理念,实现德育新突破。
二、关注学生的日常德育教育
1、日常生活与制度生活作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学校德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制度与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不相同的,制度表现为对人的约束,学校制度本身的道德价值直接影响着学校制度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联系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的学校制度生活在道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乐观的,对功利的盲目追求逐渐萎缩了学校制度的人性和善性维度,去道德化的学校制度表现出来的便是商品化。
2、学校制度的商品化会使得道德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失去生存的空间,将对学校德育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学校是一块“道德净土”,这个事实是毫无争议的,也是广大公众认可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上社会里,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一块稀有的“净土”,“在学校的四周,不仅有有形的围墙,还建有各种无形的‘心理围墙’”这是我们在保护中要防止出现的怪象。“一堵墙,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净土’般的学校,一个是复杂的社会”,为了保护学校环境而人为地在学校周围修建围墙并非明智之举,这样做不仅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反而将学校与社会中分离开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道德的感情、人生目标的追求,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的学习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学习过程就不是痛苦的而是一种享受,思想品德的提升就不会是外在的附属物而是心灵的雨露和阳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生对于家庭、集体、民族、国家等方面的情感与相关教育教学内容中结合点进行精心设计,凭借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
2、德育生活化不以追求确定的道德知识为目标,而是给学生练习道德行为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让学生学会选择,有新的感悟,并作出有意义的判断。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解决它,就长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
3、在道德教育中,不要回避问题和矛盾,要给予积极的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实现自我教育。如针对问题行为,开展成因分析,追溯问题根源,提高认识;开展是非判断,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学生描述生活片断,进行自我评析,自我评价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让学生毫无顾虑地参与,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德育需要家校一体
1、虽然德育的一个主要目标领域是学校。但是学校生活只是学生整体生活的一部分,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学生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因此德育生活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社会生活。
2、德育生活化要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开放式的德育生活化,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来关心学生广阔的成长空间,有了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即使社会上有些负面影响,有关部门也会引起重视,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社会力量的支持。
3、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德育生活化必须延伸到学生在家的生活,为此,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从而使学生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总之,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只有生活在鼓励中才能学会自信,生活在宽容中才学会了忍让,生活在奋斗中才学会了自强,生活在公平中学会了正直,生活在合作中才学会了交往。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与发展告诉我们,德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因此,要大力提倡学校生活中实施德育,促进德育生活化。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39:16
- 【点击频次】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