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
贵州省独山县第一小学 卢建霞
【摘 要】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是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亲近数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打破数学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应用
数学课堂是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数学的无穷乐趣。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动脑动手,从而达到实践数学、运用数学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授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成了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分别张贴在小汽车,小挖机,小火车,变形金刚等十种小玩具上,看到心爱的玩具,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于是让学生把心爱的玩具领到座位上,让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组建成兴趣小组,教师相机加以提问、引导,学生很快记住了粗像的数字。
二、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各种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到探索数学的活动中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精心地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跟随教师一起走进学习新知识的丛林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班46名学生,我出示三组实物:牛奶糖和巧克力,铅笔和橡皮擦,数学本和语文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所缺的东西,选择每组中的其中一种,并于下课后到老师处领取。听到将要领到心爱的三样东西,学生非常高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根据每一组可能出现的数据,如26和20,17和29,6和40类似的数据,要求学生每次站成两组,然后清点本组的人数写在黑板上、并和另一组比一比,说说哪一组人数多。这样通过分一分,比一比,教师适时加以诱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
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课堂是活动与思维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进行一种操作前,必须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打破了传统的由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在台下欣赏,死记结论的方法。教学中我分别向各小组分发用彩纸剪成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学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较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记录下所用的个数和方法,初步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分组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盒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新的图形,一一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杰作。通过上述的操作活动,消除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抵制数学的心理,感觉到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就这我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现实生活中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做生活中的事,丰富自己的人生。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学生对人民币来讲并不陌生,尤其是对各种面额的纸币较为熟悉,但是他们如何正确地去使用呢?这势必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台上展示了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作再次认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的换算。然后,我让学生闭上双眼,当学生睁开眼时,看到讲台上标有1元,2元……价格不同的玩具,情绪尤为高涨,借此,我将学生分小组分别扮演店主和顾客,用讲台上的钱进行玩具买卖活动,并把每一组所用和退的钱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共同盘算各小店主盈利情况,计算小顾客们在买玩具的过程中退得的钱是否赚了。这样,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算一算等方法,自己不但认识了人民币,还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打破数学课堂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39:29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