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 刘 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湖南省祁阳县文富市镇中学 刘 文


  【摘 要】 现实教学中,大部人往往只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给学习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容易被忽视的学习现象,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关键词】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可见,习惯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各方面都处于雏形阶段的中小学生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显得更加重要。
  1.1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和边读边提问的习惯  
  根据不同文章采用不同读法的习惯(精读、泛读),有的文章必须要精读、反复读、吃透其精髓,不能囫囵吞枣。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过程中,如果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吸收,还要敢于向作者质疑问难,敢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使阅读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1.2 养成阅读时做摘录、编索引、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内心里,总有所悟,有所感,引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等各方面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也可以,坚持下去,这一习惯不难养成。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按叶老的标准,学习语文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作文。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功夫在诗外”,但是大家都知道,“偶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作者长期的观察、体验、练笔。要想写好作文,在这些方面应多下功夫。
  2.1 培养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必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够,什么事只有亲身参与,才真切、可信。譬如,《锄禾》这首诗从小读到大,但很少有人去珍惜粮食,如果带领孩子们在暑期去帮农民伯伯收割庄稼,他们就会深深地体验到“粒粒皆辛苦”这一道理,从而也会自觉珍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在写作这方面,巴甫洛夫也提倡“观察,观察,再观察。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感悟生活,勤动笔墨,记录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装在头脑中可写出的材料就丰富了,见解也随之深刻。“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文章”,也可“偶得”佳作,那便达到作文的至高境界。
  2.2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许多名家大腕都是修改的高手,众所周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王安石经过反复揣摩、修改,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修改文章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首先从细微入手,教会学生增删调换等修改方式;再进行错别字、病句方面的修改;最后让学生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修改,并且自己写上眉批和总批。这样,循序渐进,通过长期严格训练,学生就会掌握修改的方法,形成修改的技能,养成修改的习惯。
  2.3 培养学生坚持练笔的习惯
  多读多练是作文的成功之路。叶圣陶说过:“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坚持练笔,长期不懈,养成习惯。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写所见所感、所感所闻,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可以写成篇,也可写个片断,但要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长此以往,必成写作高手。
  3. 培养说的习惯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工具,因而,语文教师须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3.1 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课堂上说有三种情况: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参加小组讨论。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从容表达,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
  3.2 养成交流的习惯
  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4.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字是汉语的物质外壳,汉字书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看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4.1培养良好的书写姿势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利于书写规范,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4.2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我们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写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因此,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有了这利意识,就能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就能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 
  总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及时发现不好的学习习惯并摒弃之,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并积累起来,终生享用。
  参考文献:
  [1]《生活、创作与阅读》
  [2]伍剑《新课程观下的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3]《辩才三昧与禅悟机括》,
  [4]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
  [5]《新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39:57
  • 【点击频次】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