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

 

【作者】 马颖慧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各莫乡中心校 马颖慧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认识和发展。而认识和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认知过程、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而其发展则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获得知识或是获得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有效性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目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呢,提高教学有效性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其精神,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一、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在备课时同样体现在“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树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认真探讨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三、要好备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两根强有力的支柱。数学基础知识立在明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藏在暗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
  设计带有竞争的预习单。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课前预习设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教科书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游戏设计的最公平合理
  5、在预习中采用适当的竞赛。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在学生初步树立起预习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再如“找规律”课前预习: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你能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吗?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漂亮,应用的规律最有创意。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引领。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前预习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课前预习作业指导下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 【发布时间】2016/10/30 15:40:41
  • 【点击频次】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