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打鼓坪林场中心小学 陈胜明
【摘 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研能力、自己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不断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学习意识的学生队伍。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这样的学生队伍的形成。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研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就如虎添翼。同时,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教师把具体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依据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具体实践中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知识得到了巩固[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逐步进行渗透,创造机会,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2、4、6、8、10、12、14……96、98、100”这一组数,让学生思考并总结这组数据的特点——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再让学生自己写出100以内3和5的倍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这三组数据中都有的数据——30、60和90。同时,学生总结出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通过多媒体呈现的知识,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
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3]。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相关的应用题时,在课堂上我凭借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类似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课件展示出现了一条公路,上面有一辆货车从甲地向乙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货车也从乙地向甲地行驶过来,两辆货车在逼真的公路上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辆货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两车同时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相距多少千米?”然后运用课件展示出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5]。因此,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概念,得出正确结论,还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让学生喜欢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感觉。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小学生喜欢尝试,也敢于尝试。他们很享受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多媒体教学运用于数学课堂,给了学生更大的舞台,培养了学生把数学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借助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包装盒,并提问:我们自己去制作这样的盒子需要多少纸板?是求什么?然后课件展示把纸盒沿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图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他的表面积。并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来,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高×宽×2或(长×宽+长×高+高×宽)×2;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然后课件展示: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长0.7米,宽0.5米,高0.4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结合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来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中,人人展示、个个精彩,其展示学生交流、合作、“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铭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例如:教行程应用题:“明明和亮亮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明明由东向西,每分钟走58米,亮亮由西向东,每分钟走62米,经过8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学生快速的解出:58×8+62×8=960(米)。先分别求出两人8分钟所走的路程,然后求出两人的路程和。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提问:此题有没有其他的简便计算方法?促使学生换一个角度想一想。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电脑的演示,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另辟了解题途径:先求两人1分钟共走的路程,再求两人8分钟行的路程,学生解出(58+62)×8=120×8=960(米)。当解出了这题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两种解法结果相同;第二种解法的算式,根据乘法分配律展开之后,就是解法一的算式;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和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雷廷方,新课改下如何教学生自主学习[N]贵州民族报数字报,2015-07-16,A6
[2]王爱霞,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OL]百度文库.2016
[3]雪珠,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OL]学习啦网.2015-07-31
- 【发布时间】2016/11/20 21:55:41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