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 姜天权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 姜天权


  【摘 要】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从平时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将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键词】 思维能力;记忆;理解;分析;应变

  近年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归结到一点,即历史思维能力。笔者就最近几年担任高中文科班历史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考试成绩的一些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本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是非常需要花时间去记忆的。而经常有学生和我诉苦说“记不住”。为此,我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尽量少花些时间而又能多记一些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了。为此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其次,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总结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史和近代史两本书,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我要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再如党的十三大内容要点可记成“一二三,大发展”,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五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可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六件事即可。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在教学中我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第一,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应该在教师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第三,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中国古代史中介绍战国时中原地区可购到东南西北各方的出产品,引导学生不能孤立死背,而要前联(春秋战国经济发展、交流增多),后联(为秦统一奠定经济基础——统一市场?初步形成)。再如,引导学生把1815年拿破仑的失败与1815年拉美独立斗争受挫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历史之间的联系。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要害。我在平时教学中很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配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平日的强调和潜移默化,学生就会有一双历史的目光。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相当重要。在平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要求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影响及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其次,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A.《变法通议》 B.《盛世危言》 C.《革命军》 D.《孔子改制考》
  学生一般做练习答出B就结束了。我要求学生思考A、C、D三项是谁的作品?内容是什么?与郑观应成就相似的还有谁?不仅仅要学生知道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还要让学生把握其他三个答案的出处,从而达到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求学生确定所给试题的时间、地点、人物、类别(政治、经济、文化或原因?、性质、影响等),答题技术性要求(如对比、分析、归纳、叙述、引用原文等),教师加以补充。经常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学生审清题意能力。即使不会回答,也不浪费时间;若乱答一气,一分不得,却花了不少时间。
  第四,引导学生注意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和应变能力。如当前的三农问题、物价问题?、社会和谐问题、民族问题等都应注意。平时注意了这些问题?,考试中遇到相关试题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回答。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发布时间】2016/12/27 21:25:12
  • 【点击频次】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