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作者】 李 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广西百色西林县西林民族高级中学 李 祎

 

 

  【摘 要】 在我们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一味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采用填鸭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应该提倡“合作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和学生英语能力提升。
  【关键词】 合作;兴趣;信心;自主

  在经济欠发达县区高中,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本身所受英语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和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极大,就是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课堂所讲授的、书本所灌输的英语知识,学生完全是知识的接受者,完全成为了“应试的机器”。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农村高中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对学好高中英语缺乏信心,对老师的依赖性极强,使得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效不明显,学生英语学习能力难以提升。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要强调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学;目标导学、分组研讨;小组合作,互动竞争;交流汇报,教随学动;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在适应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小组合作学习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平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班级人多,个体实践量少,差异大,甚至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此难题的一个好办法。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的轻松环境可以增强信心,促进学生交流合作。这对于学生的积极学习有很大的好处,比起严肃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愉快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实现思维碰撞,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可以弥补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交往与互助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取长补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彻底改变只有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的局面,变“跟我学”为“我要学”。[1]
  1.课堂组织形式
  (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六名学生组成。每个学习小组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督促、帮助本组同学开展教学活动。
  (2)每个小组的任务往往都是临时确定的,如讲解、展示课文;朗读词汇、讲解词汇的用法、用词汇造句;讲解展示练习题;表演对话;口头作文;改写课文等。
  (3)听写单词、语法、句子时,全部小组成员都可以上黑板写。组长、课代表、老师督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学生把布置的练习题抄写在黑板上,并负责展示给全部学生。
  (5)学生把课文或对话抄写在黑板上,并负责朗读、翻译、讲解文中的要点。
  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1)要求学生养成迅速站立回答问题的习惯。
  (2)要求被指出错误的学生,要立即改正错误并做创新回答。
  (3)要求学生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当其他同学表演对话或者回答问题时,要默默地思考问题或答案,做好随时进行活动的准备。
  (4)要求学生养成自动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踊跃参加教学活动。
  3.效果评价(配套选编本堂课达标检测题,进行效果评价)
  主要任务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和检测。可以口头练习和书面检测相结合。口头复习就是分任务板书或者讲解或者提问重难点。也可以是小测试的形式。比如先让大家用20分钟做完,然后学生主动讲解,采用学生提问学生来巩固穿插。然后分组展示答案和相应的知识点(视情况也可以部写知识点),在讨论几分钟并核对答案后,又各组讲各组的难题即可,最后课穿插提问并整理笔记。
  二、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英语知识的转化,达到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语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各学习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上高中英语必修三《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中,先让学生预习,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中外节日的名称、日期、庆祝内容等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筛选、整合,制作成幻灯片,配好录音,课堂上再由相关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最后,每位同学都自制一张节日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或老师。所有的学生都很兴奋,积极参与,不但把卡片做得很漂亮,而且各具特色。一节课下来,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许多有关节日的知识,兴趣倍增,快乐交流,有了自主学习英语的源动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学习英语。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而且学生在搜集、整理、表演、制作的过程中,听说读写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学习有兴趣了,才会自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试想学生连学习都不爱学,就更不用谈自主学习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中增强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就可以战胜学习的顽敌——厌烦情绪.使英语学习能持久下去,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力,相信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一定会有突出的表现。 
  三、努力创造成功机会,培养信心,让学生乐于参与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是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做任何事情,仅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信心,那么,这样的兴趣是不能持久的,学习更是如此。农村高中学生对高中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或兴趣不高的两个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单调沉闷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心。[2]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不断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体验学习成功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可以是三人、四人或六人组成,讨论完,可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观点和意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对于学生的英语小作文,教师也要及时批阅、点评,优秀的句子要给学生圈出,好的文章叫学生宣读并张贴等等,这些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信心。点燃学生积极进取的火花,使学生建立英语不难学的自信心,进而由自信向自主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3]
  因此,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学习对其而言,将不再是种负担,学习也才能更积极、更主动。
  那么,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包容错误,不过度纠偏
  鼓励是帮助初学者克服学习英语困难的良好方法,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是难免的,对此老师要给予包容,不要轻易责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要生硬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老师的包容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勇气和信心学好英语。当然,发现学生始终出现同样错误时,则应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操练,直到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2.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形象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的“正迁移”,促成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来学习英语,毕竟语言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其进行方法指导。当他们掌握了方法、掌握自主学习应具备的基本功,他们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国际音标时,要引导学生将其与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对照着学习,先回顾朗读拼音字母,让学生掌握每个拼音字母的发音,并参照着学习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但也离不开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引导学生“善学”、“会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并且每一个阶段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刻刻把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那么学生就会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发布时间】2016/1/23 17:54:10
  • 【点击频次】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