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高启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口技》为例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七中 高启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言文的朗读能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下面我以《口技》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潜心学习,才可能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教学,先通过读,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我们语文课文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极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口技》这一课时,先通过一段口技表演 ,让学生初步了解口技这种传统民间艺术。而对课文内容未做分析讲解,就开始用很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小声地跟读起来。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就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教学果然收到了事半功倍速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除了要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外,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诗歌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理解文句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仅强调诵读的重要,而且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朗读环节加以精心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还是以《口技》为例。我将朗读分为三个环节,贯穿教学始终。初读课文,我又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要求语音准确,字正腔圆。第二步,模仿朗读,读清句读。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进行模仿,读清句读。第三步,竞赛朗读,读出层次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在组内竞赛,然后各组选出优秀者,与其他组进行PK。第四步,师生共读,读出情境。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不仅要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还要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 心口合一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当然这是后面讲到的更深层次的朗读。
  三、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如《口技》这篇文章中写一家人梦中惊醒和失火救火的两个场面,不用教师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这样进行朗读法教文言文,不费时、不费力,而且自然、亲切,不用照搬教参说明,无需进行要点的罗列或过渡,它完全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 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领略。
  四、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提高表达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点、训练点的宝库,不是学生思考和语文训练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养语感,开发心智的引擎,是为了学生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铺设的言语之路。它应当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他们,点燃他们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用高低、强弱、缓急长短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例如读第四段,要求读得缓急有致,读出情境,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进入情境,读出情味。该快的地方要快,该慢的地方要慢,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这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就用那词、句、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口技》这篇课文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以语言积累为主要内容,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美点。总之,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提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轻松自如,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 【发布时间】2016/1/23 18:23:42
  • 【点击频次】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