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分析差生心理的状况

 

【作者】 傅桂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分析差生心理的状况


广西陆川县珊罗镇中心小学 傅桂芳


  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人们关注的对象永远都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因为他们是升学率的保证,是学校傲然于社会的支柱。可是,在这片热闹的喧嚣声背后。另一个群体却如照不到阳光的矮草般,被家庭、被学校极力掩藏着,因为他们代表着教育的失败,是阻碍学校拿名夺次的顽石,是给家长丢脸的子女。这个群体被称为“差生”,或者更准确点,应该叫做“问题孩子”。他们不被重视,不被理解。可是,如果我们能稍稍驻足倾听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也同样需要大家的关心、关注。
  所谓差生就是指学校里的后进学生。差生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影响范围广,式教学的阻力之所在,因而不容忽视。差生在思想品德或学习上的后进,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上一种特殊矛盾的反映。差生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是复杂的,涉及面广。这里只简析差生主观心理和客观现实矛盾的几种类型及其转化。
  第一是高度自尊而得不到尊重的差生类型。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而这一类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别人有时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的强烈激动。他们高度自尊,而又得不到他们所要求的尊重,于是他们对批评和表扬无动于衷,。漠然视之,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步。有的老师认为,这类学生软硬不吃,既不信哄,又不信训,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失之偏颇。其实所微软就是“哄”,硬,就是“训”,无论是”哄还是”训”,其目的都是要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如果学生不听这一套,就是一种消极抵抗,是一种高度自尊而又得不到尊重的表现。
   人们认为,差生普遍都有自卑感,且有被遗忘的感觉,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是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损害和摧残的状态,是对被遗忘的消极抵抗。他们感到委屈,但又不服气,于是叹息自己无希望了。这种情绪并不是唐安觉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了”的不服和抵抗,这正是自尊心受到损害时极度自尊的心理特征,我班的孙某就有以上的心理特征,后经因人施教,他人请了读书目的,刻苦读书,终于成了一个上等生。
  第二是好胜而不能取胜的差生类型。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常爱比,比就是争强好胜。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但又无法取胜,甚至多次失败,好胜心受到打击;如果再收到冷嘲热讽,那些倔强而又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上和行为品德上的时候不能简单处理,要分析原因,耐心疏导,具体帮助,促使其上进。我班陆某及上述类型。后来老师对他耐心疏导,肯定他好胜、有信心的优点,并与他分析无法取胜的原因,教育他正确对待自己,改进学习方法。经开导帮助,他摆脱了不良心态的困扰,认真学习,学业成绩达到了中等水平。
   第三是个人需要和客观可能性无法满足的差生类型。
  这种类型的后进生智力好,求知欲、上进心强,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吃不饱”,精力过剩,往往误入歧途。我班蒋某就是如此。他接受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老师上课时,他听懂了就搞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甚至骄傲自满,不做作业,结果考试成绩并不好。我发现后,就给他“加餐”,加大学习量,布置较有深度的作业,让他感到学海无涯,并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由于这样,他进步很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人是有感情的,人们都希望得到温暖,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后进生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爱护。可是后进生却常常遭到歧视和嫌弃,被别人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有些学生性格变孤僻了,对这种学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满腔热情的关怀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感情需求。这样,他们才感到集体的温暖,才有信心搞好学习。
  总之,要切实转变一个“差生”,作为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 【发布时间】2016/3/8 21:56:29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