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说中国画的线条

 

【作者】 陈 菁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说中国画的线条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中心完小 陈 菁


  【摘 要】 人类原始的绘画是以线的形式出现的,线条是一切艺术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中国画的传统与创作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中国画;线条;艺术;表现力

  线条是什么,在日常的文化生活表述中,线条的寓意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线条通过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表现形式,呈现给我们物象或粗大或纤细、或柔美或钢强、或光滑或粗糙的特性;同时带给我们远近、高低、延伸、停滞、轻快、稳重、笨拙、优雅、苍劲、膨胀、翻转等视觉上的冲击感,并且以放射,交叉等多种组合方式淋漓释放线条的律动之美。线条是面的浓缩,是点的放射。线条的表现能力和表达意向非常宽泛,可以表现并且容纳整个世界。中国画线条具有创造艺术美的巨大功能,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绘画语言,融合笔墨之意,表现中国画意蕴和情思。
  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怀,从古代单线的壁画,到吴代当风、曹衣出水,以及各种皴法的研究,无不突显线条的作用。
  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的,中国画家用线条表达物象、传达思想、抒发情感,对线条的力度、速度的掌握,造成了中国画特有的抽象性、抒情性和装饰性。
  线条的特有属性决定她的艺术高度。线条的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具备艺术性、代表性,中国的文化是线的文化,线的文化是讲究用最少的笔墨来概括物像,以取得最典型、最深刻的艺术形象。书法的形式是典型的代表,最具民族特色,独树一帜。
  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两千多以前战国时期的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线条已经不仅限于充当一种表现的元素和手段,它是以一种具象的形式去表现一种抽象的思维理念,而这种主观范畴内的思维理念又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哲学精神。从一种组成绘画的形式上升为创作者思想意识的载体,这是把线条作为从属地位的西方绘画所做不到的。线条的作用在国画中的地位确不可小视,现代绘画大师潘天寿善用线来加强画面效果,他的线条刚健多变,别具神采,所画山石占居画面三分之二的位置,却仅用一两条线条勾勒而成,成为他标志性绘画语言,足见线条的魁力之大。
  如果从哲学意义上加以分析,中国画就是把对立的矛盾双方经过主观夸张后再统一起来从而完成整个绘画的过程。中国画在线条的运用中表现的干湿、浓淡、曲直、粗细、长短、刚柔无不存在着矛盾,又无不经过创作者的加工调和之后在画面上和谐的体现出来,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画理亦然,而对于诸多的矛盾主题,在画面之上通过一组线条,甚至是一根线条就完全能够充分说明其中的辩证关系,而驾驭线条的能力就是衡量艺术家创作水平和学士修养的关键。
  随着漫长的发展过程,线条在中国画领域内不仅确立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体系,它的严谨与丰富甚至可以从其他理论联系中剥离出来,独立成篇。所以,对于中国画的重新认识与研究还是有必要的。
  对于线条的研究与运用,前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形象化的描述,如“锥画沙”、“屋漏痕”、“惊蛇入草”、“渴骥奔泉”,这些都是用来形容线条不同形态的。线的表现是通过对于笔的运用来完成的,所以,对于笔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线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线才能够接近于完美呢?历代画论几乎都涉及到关于笔墨的问题。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用笔之道,务欲去罢(疲)软而尚挺拔,除钝滞而贵轻隽,绝浮华而致沉着,离俗史而亲风雅,爽然而秀,苍然而古,凝然而坚,淹然而润。”谢赫在他关于绘画理论的“六法”之中也有“骨法用笔”之说,所谓“骨”法?也就是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善笔力者多骨”的观念。我们对于前人总结出的关于线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还是有必要向深层次发展的。
  评价一副作品的质量,由于绘画种类的不同,其表现手段与最终效果也都不近相同,但是对于线条本身而言,工笔画与西洋绘画略有相似之处,线条是作为形象界限使用的,造型准确、功力扎实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写意画里,灵动的线条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技法的娴熟,最重要的是要显现出创作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灵性。
  沿着一部中国画史坐一次匆匆的漫步,就会发觉凡是独树一帜的作家,其作品中线条的运用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前人创造性的把山水的皴法总结出26种之多,人物衣褶的描法也有18种,这些林林总总的表现技巧,经过不同人的使用后都有所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确立了艺术家的品味。同样的表现形式其结果却出现巨大差异,原因何在?可见一切艺术形式的创作关键不仅在于强调技术的熟练,更在主观意识的提高。郑振铎先生曾经把虚谷和尚作品中的线条赞誉为“战斗的线条”。它充满着生命的力量和铿锵的节奏,散发着勃勃生机。虚谷很善于在线条的运用中加入干湿、浓淡、刚柔、连断等种种变化,并和谐的表现在画面上。观者从中可以品味到一种独特的意韵,那就是空灵、简淡与凝重。达到这样的高潮技艺不是偶然的,这位曾经做过清廷参将的将军,因“意有所触,遂披缁入山”的一代先贤,笔下的线条表现的是自己的心声。他作画的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更不是以充当觐见统治者的媒介。他只是在宁静中创作,目的是为了自己的需要。所以,虚谷和尚笔下的线条才会那样纤尘不染,那样卓尔不群。绘画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而线条的存在又是为绘画服务的,所以,线条质量的提高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观点不是一种空乏的理论,而是创作中的必然。试想一个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胸中充满名利的追求,又怎么会在稍纵即逝的灵感中与运动的线条中注入思想,从而使之表达出自我的心声呢。

  • 【发布时间】2016/3/8 22:01:12
  • 【点击频次】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