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 庞忠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庞忠琴


  【摘 要】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阅读教学更好地符合课程改革和学生需求,是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阅读

  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理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开始时,我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叫他们的英文名。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有时自编的小品都取材于班内真人真事,让本人表演。我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编剧小组,让他们积累素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学生不会生厌,让他们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对于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词汇量的获得,首先是课本上的必须掌握。在记单词时不要单独记生词,那样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把单词同整句话一起记,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也记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广泛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广泛阅读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指定阅读材料,然后统一检查、提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老师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方面老师应给予指导,作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看书多少、难易程度、词汇量的大小来激发读书的乐趣。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1. 不要出声读或指读,要默读。出声读和指读都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大脑,边读边想,可设问、可推测。2. 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句地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 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影响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速度,因此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调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一口气越障碍看到底。4. 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5. 不要边读边译,这样影响速度,不能促进理解。应该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抓主旨。
  四、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1. 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活动把常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比如:快速浏览训练、扫描或跳读训练、扩大视野训练、上下文猜词训练、标题理解、寻找和理解主题句、寻找和利用衔接词、寻找和利用关键词、概括大意、寻找细节、推断态度等。通过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变得“会读”。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各种技巧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总结与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些技巧。一般情况下,上阅读课前并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安排在课内进行正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训练。
  其次,阅读策略的培养要因“材”施教。阅读课中,教师要建立语体意识,不同的阅读材料重点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记叙类型的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等,阅读时应抓住Who,When,Where,Why,What,How 六要素;而议论性的文章就要更注意整体把握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提供的论据。对不同文体的语篇,在阅读的最后阶段,教师都可以用树型图、简笔画、表格等形象手段,把关键信息作整体处理,展现在黑板或屏幕上。
  2. 阅读问题的设计
  是否能设计好问题,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否被有效激发、能否准确检测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因此,阅读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环节。教师备课时需要特别多花些时间,把文章读深、读透后再设计问题。
  (1) 问题类型
  初级阶段可以设计一些非常简单的表层问题,在文章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以便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接下来可以设计一些稍微隐蔽的问题,需要学生阅读文本的表面意思之后,对语句的实际含义进行分析、思考和理解。更复杂的问题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态度等,需要学生综合全文来考虑,要求自然就高些。不同类型的题目适用于不同的文体和阅读训练的不同阶段,应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2) 常用题型
  ① 回答问题。其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问题难度可深可浅,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问题有三个层次:展示型问题。学生凭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查阅课文,便可说出答案。参阅型问题。学生可以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新信息,课文中没有现成答案;联系实际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回答时,不仅要依据常识,而且要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② 判断正误。适合各种体裁的文章。这种方法更适用于设计细节性问题,因此,多数难度相对小。③ 表格。考查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再现和重新排列等技能。根据具体信息设计,比较适用于含有数据的文章。④ 排列顺序。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叙事性文章,用来检测学生整体把握时空的能力。⑤ 填空。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句子或段落。通常不会是文中的原句,而是换一种说法来表达,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⑥ 选择。这是考试常用的题型,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使用。选择题的干扰项设计需要动脑筋,既不能太明显,又必须能根据原文清楚地进行判断和排除。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示范,引领学生体会如何通过文中的点滴信息进行推理、提炼。教师要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明示给学生。读书需要多种能力,需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
  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还要多练,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阅读者需要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认识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加强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必须正确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办法。

  • 【发布时间】2016/3/8 22:06:34
  • 【点击频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