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城关小学 唐先霞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情感性。教材有的课文含义深刻,有的课文内容则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其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感具有感染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界的景与物的文章很多,这些具体形象的自然美景容易引起小学生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挖掘自然景物的美,自然景物外在的形象美比较明确、具体,不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还能使人感觉心旷神怡。如《桂林山水》中,写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赞美了祖国的锦绣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被深深吸引,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古诗中也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和美好风光的古诗,能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感受祖国的伟大。如《游园不值》中写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祖国的大好春色怎不令人向往呢?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幻灯等电教手段,把有关描写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在生动、真实的意境中感受到美,体验到情,从而陶冶情操,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2.挖掘景物描写中的情感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内容,往往情景交融,文图并茂,或把自然景物作为人类新生活,新内容的象征,或表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的品德行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课文《万里长城》通过长城的雄伟壮丽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中,应挖掘这类文章景物描写中的情感美,指导学生领会景中之情,从而激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建设家乡,建设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从历史人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中要适当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詹天佑》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加体验到詹天佑为中国人民争光,回击帝国主义藐视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中的“杰出”、“爱国”两个重点词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白,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建了京张铁路,特别是在青龙桥附近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他的“爱国”表现在他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毅然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通过抓重点词仔细品析,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了杰出、爱国的工程师詹天佑的高大形象,激发了学生立志勤学、报效祖国的情感。又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课既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而这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爱国情感。
课文中有不少爱国忧民的人物形象,教学中应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评价人物,了解人物的光辉事迹,领悟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优秀品质,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教《夏明翰英勇就义》—文,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来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敌人阴险、凶残的本性,充分地感知英雄的光辉形象和英雄气概。这样,学生受到的感染和教育不再是空洞肤浅的,而是具体的,深刻的。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从阅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形象,体验真情,激起爱祖国的情感,做到以“读”体情,以“读”悟理。声情并茂的阅读能够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效果,使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得到心灵上的共振,强化了爱国主义思想。《狼牙山五壮士》写五壮士在完成了任务后,班长身先士卒,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狼牙山家迈的口号声。”这行为之壮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与不惜为祖国和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在读中已深深刻在学生的心里。
课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教师应该以火一般的热情,带领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使学生如临其境,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让课文中美好的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心灵。
四、从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要坚持语言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统一。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准确把握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在指导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阅读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用得恰到好处的词句,理解其意,感受其情,让作者的爱国激情牵动学生的心灵,可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我抓住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揣摩,从中领悟到这一中心句在文中反复出现,才能把作者的全部感情倾吐出来。这样深入地揣摩,既可使学生得到反复的修辞知识,同时深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语言训练中,还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动机,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到写中寓理,写中寄志,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陶冶情感,净化心灵。
- 【发布时间】2016/3/8 22:07:08
- 【点击频次】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