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刘立功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体验创新少;要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注重知、能多,关注情感少等,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信心。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本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的含义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我校于2012年9月启动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长刘立功首先组织成员召开课题会议,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和指导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学校骨干教师到县实验小学听南京特级教师贲友林上学习方法法指导课,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切磋学习方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课堂,研究课题组成员的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总结出转变学习方式教学的经验成果,在全校推广。开展一系活动,学生每日口算或听算10道题,每周写一篇数学小论文,每日一题,自己能设计有质量作业,错题本。在校园中、教室中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开辟“小小数学家”、“数学家的故事”等专栏,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来激励孩子学好数学信心,有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式。
(二)基本内容
1. 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探索学生课前有目的预习,课上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课上仔细作业,课后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2.构建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寻找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
3.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评价体系。主要探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当前本校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2.文献研究法: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通过了解前人研究的状况,包括前人做过了哪些研究,获得了哪些成果,提出了什么观点,建立了何种理论,应用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有哪些新问题产生,目前又有何新进展等
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
4.实践法:对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针对当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的对比。
五、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1.调查拟定实验方案,研究制定实验计划,对课题研究各项工作进行分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发动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进一点明确分工和各项要求,就课题研究的激励措施进行讨论,组织开题论证。
2.收集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初步启动实验班学习方法研究.
3.全面启动实验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并与未实验班作比较,总结针对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个性特点适用的学习方法,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撰写阶段性论文和中期报告。
4.对实验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实验过程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总结,在全镇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最终成果,聘请上级领导对研究课题进行鉴定,申报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在学生中进行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
2.收集、编纂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
3.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
4.将有关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
七、课题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开展以每日10道口算题、每日一题、有质量的作业设计、数学日记、错题本等活动,以及校园环境的布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初步探索出学生科学的数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想学好数学信心增强了,兴趣变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改变原来不良的学习方法,例如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不知道课堂上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等,现在口算水平提高了,能主动参与学习,上课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能力跟过去相比提高了很多,大部分学生有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有效的问题教学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评价问题、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良好的预习习惯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质疑解疑:把不懂得问题一一列出,让会的同学主动讲解给大家听,当出现不同见解,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操作,尝试,观察、想象、交流、质疑等探索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思考、主动创造成为学生的基本的学习方式。
3.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具有实用性,趣味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通过趣味性、生活化和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4.复习巩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这样就能有效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了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课后延伸:将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点,与各种可融合的事与物结合,通过大胆想象,创作,编制出应用题、数学趣题,谜语、童话故事等,进而教师及时加工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激发兴趣,在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们还初步制订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课堂评价体系。制订了《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的评价。
通过课题研究,师生共同获得成长。课题组中,有七位老师参加省、县级课堂教学或基本功竞赛获等级奖。实验期间,刘志国老师被评为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刘立功、刘红梅老师被评为县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董安梅老师被评为县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参加实验的老师们有15篇课题教学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刘立功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发表于《数学研究》,刘红梅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思考》一文发表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本论文结合课题研究,从四方面阐述数学的学习方法:1.引导探究发现,培养数学能力;2.变革作业设计,释放师生身心;3.契合儿童特点,打造趣味课堂;4.激活多种感官,引领全力以赴。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实现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县珠心算团体比赛一等奖,40余人获县“小学数学家”光荣称号。
八、今后工作设想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好如下工作:
1.在更大区域内推广教学模式,并加以丰富,使课题实验成功的经验能广泛的运用于教学实践。
2.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尤其鼓励参加此次实验的教师也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向名师迈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四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有困扰、有失落、有感触,但更多还是有思索、有收获、有成长……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在课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发布时间】2016/3/8 22:09:07
- 【点击频次】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