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点滴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点滴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小 邓晓梅
在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习作往往是小学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常常收敛不大,许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在于学生平时不善于留心观察生活,课外阅读面狭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枯燥空洞。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很关键。下面谈谈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悟。
一、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材料。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在写作的时候就能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后,我发现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好词佳句,学生写秋景时可以引用的:“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我让学生背诵全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他们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指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学习别人写作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加强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能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在课外阅读训练中,小学生只要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就能无形中领悟到自己该如何表达好这句话。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大,自然而然就能有越来越顺畅的表达。同样是写鸭子的外形,有学生只会写“小鸭子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两只脚掌。”而优秀作文中会写“小鸭子红红的脚掌像枫树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像个挺着油肚的大将军。”从鲜明的对比中能够看出,好的表达方式都有对细节的刻画,而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所以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生动。
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小事,坚持写日记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好方式,也是练笔的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看到的一草一木、大雪后的田野,雨后的青山,听到鸟儿怎么唱歌、鱼儿怎么游泳等,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甚至自己想到、感受到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次组织学生大扫除,开一次运动会,组织清明节扫墓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还有班级里同学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班级获得了奖励等,也要及时引导学生写成日记,这样就为作文积累了材料。
四、通过作文评价,激励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例如: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在学写第一篇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天高云淡,我和爸爸来到老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黄澄澄的稻子笑着向我们点头,小狗汪汪地叫着跑来迎接我们。”当时我们才学习了“天高云淡、大雁南方”这些词语,初步学习了拟人句。我抓住这句话,在课堂上我表扬他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其他同学听了顿时也从中领悟到:老师要我们学会摘抄好词佳句,是可以灵活运用于平时的作文中啊!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教会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才能做好作文教学工作。
- 【发布时间】2016/3/8 22:09:31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