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 王小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广西陆川县平乐镇六凤小学 王小芳

  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给初中高中语文课堂质量做下了基础,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学的大面积丰收。但是,老师和少数学生“承包”课堂的现象仍随处可见。这里面有教师的训练方法的原因。为此,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积极探究有效的训练途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面向学生成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关键。
  一、展示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标准。课堂教学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全面、具体地制订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向学生展示,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即将进行怎样的学习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哪些任务。这样的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有一定的责任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任务的动力。
  展示教学目标要做到适时、适当。适时,就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进行,在各个环节开始之前进行了展示,让每个学生逐个阶段把握学习目标,并具体实施,逐一地完成学习任务。适当,就是根据学习实际,讲究展示目标的方法。注意把目标展示得明确、具体,便于学生接受。如低年级应以口头展示为主,并视情况重复展示,直到每个学生都明确目标,中高年级可以口头展示与文字展示相结合,为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提供方便条件。
  二、重在自读自练,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读书活动。
  阅读课的主要训练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就是要学生多读多练。张田若先生对读书训练有这样两点要求:“其一,读课文要强调各人自读,在课堂中读;其二,多读还要包括的人数要多,即让全班学生都受到读的训练,不是指定几个学生多读”。这两点要求是紧密联系着的,强调“自读”就是要求全班学生个个都读书,要求“多读”就是强调学生自读训练的数量。为什么要强调学生自读自练呢?张田若先生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就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由此可以看出,自读自练,多读多练,就是全体学生都参与读书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达到全班学生多读自读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1.充分相信学生,改变教师包办代替或一问到底的做法,给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之前,先读书,并且反复读,以至读懂读熟。
  2.安排多种形式的自读训练。常用的自然形式有朗读和默读。除此之外,还应适当安排小声自读的训练形式。
  小声自读是练读系统中介于朗读和默读之间的一种形式。它要求学生在读书时以自我练读为主,既要读出声来,又不需要放声朗诵,它既有默读之功,又能为练习朗读打基础。小声自读训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觉地读书,无拘无束地自由吟诵;还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完成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揣摩读书的要领,促进各种读书技能的提高。
  小声自读训练可以在以下几个读书环节安排:训练课文时、逐段读议时、集体朗读前、感情朗读前、研读欣赏时、练习背诵前、复述课文前。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都懂得怎样读书。
  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动脑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懂得怎样进行读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包括:(1)教给学习程序。即要让学生明白阅读课文时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2)教给读书技能。即要教会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得、有感情,并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懂得抓住主要词句理解内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等等。(3)培养学习心态。即让学生掌握阅读思维方法、阅读记忆方法,善于提出阅读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善于与同学展开讨论。(4)培养学习习惯。即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读边圈、点、化,边读边查,边读边记的习惯。
  四、安排小组协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交流的机会。
  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参与互相切磋交流知识问题、方法问题,互相检查监督,互相帮助,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协作可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讨论。包括知识问题和方法问题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中心思想,理解语言文字,其中的问题就属于知识问题。如何进行读书,如何分析思想内容,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其中就有方法上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适当安排让学生讨论,让他们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2、交流。可以交流学习方法,介绍学习过程,也可交谈学习的收获。
  3、检查。可以互相检查学习效果,检查练读质量,检查练习状况等等。
  4、帮助。让优等生帮助差等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 【发布时间】2016/3/22 16:23:24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