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 彭炎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广西陆川县第四幼儿园 彭炎清

 

  【摘 要】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最正当的行为,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幼儿喜欢游戏,渴望游戏,这是由它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并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活动,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调整,以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游戏;活动;有效性

  游戏是作为一种蕴含教育内容的教学形式的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供什么操作材料;在孩子操作使用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式方法给予孩子指导;孩子完成之后,应该用语言引导孩子,用相同的材料,创造出不同的东西;不能放任孩子自己去玩,以至于孩子们看上去玩得很开心,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开展游戏活动的真正的目的,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游戏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选择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游戏区角,“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措施。
  一、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游戏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游戏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区域活动的设置和环境创设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既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游戏活动又是存在于教室的整体环境中的,布置时还要注意和整体教室环境的整合;另外游戏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带的是学前班,安排了几个游戏活动:如在《我是学前班小朋友》这个主题中,笔者就安排了几个游戏活动表演区:孩子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小舞台,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等等,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表现欲;在美术区里,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礼物,送给弟妹们,体验到当哥姐的自豪感;在语言区,孩子们相互交换阅读图书,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中国娃》这个主题时,笔者投放了中国地图这个材料,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笔者有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差的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中国每个省、市在地图上像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他们寻找地图上的河流,山川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尝试寻找你知道的城市,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尽可能不涉及这些内容,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得到这些信息。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操作同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诗的形式作了形象的概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好大佬。”为此选择投放橡皮泥这个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要求小班幼儿尝试动手制作,如:制作小蜡笔、棒棒糖等等;到了中班,要求能用橡皮泥捏出一些物体,如:小兔子,水果等等;到了大班,要求会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如:泥贴花瓶、彩色的花等等。
  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教师做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游戏活动要按照幼儿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拥有真正的自主,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游戏的快乐,才会有下一次的游戏体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水平,这是开展游戏的目标和归宿;此时“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进程及水平;了解游戏活动中场地的设置能否满足活动需要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了解幼儿喜欢哪个游戏,什么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玩了什么,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了解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有效;了解幼儿近来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当教师充分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时,势必会成为指导者。教师在观察后发现孩子在游戏时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有的时候,是个别儿童遇到的单一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难度相对于他,比较难,有的时候,可能是出现普遍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合当前幼儿的能力水平,都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孩子继续开展游戏。教师用简单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语言,与幼儿合作游戏。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玩很开心,把锅碗放得到处都是,把买来的礼物,随手放在了地上,把家里弄得乱糟糟。为了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这时教师扮演居委会的人,到娃娃家通知:“明天我们小区要组织评选卫生家庭,你们要好好准备啊。”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净净。这样培养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有条理爱清洁良好习惯。
  四、利用游戏带给幼儿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如,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等角色,表演老公公种萝卜,一大群人物和动物拔萝卜的滑稽场面,幼儿看了笑声不断,觉得很好玩,很喜欢这种游戏,不管是扮演者还是小观众都在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又如,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活动,教师扮老猫,幼儿别着一条小尾巴扮老鼠。在追捉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高高兴兴地玩着,全班幼儿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表演下,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从中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地发展。
  总之,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脚经受锻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 【发布时间】2016/3/22 16:31:07
  • 【点击频次】407